只是里面填充的不是磚石,而是骸骨。
腳骨鋪一層,腿骨立一層,手骨鋪一層,臂骨交叉鋪一層,頭骨堆放一層。
如此往復,直至頂端。
這便是京觀。
如此京觀,寇季面前有十數座。
“青山有幸埋忠骨……青山有幸埋忠骨……我沒看到青山,我只看到了京觀……”
寇季盯著那些京觀,有些眼紅。
“李治啊!你當年就該讓他們入土為安!若是你讓他們入土為安話!他們也不會被人當成功績,炫耀千年!
你想警示后世人,可后世人不爭氣啊!”
寇季站在京觀前,呢喃自語。
“拆了這些京觀,將那些骸骨收斂,讓他們入土為安!”
寇季在京觀前站了許久,沉聲下令。
跟隨在寇季身后的人答應了一聲,然后立馬動身。
寇季就那么靜靜的站在邊上看著。
看了足足大半個月。
他心里充滿了悲哀。
他陰差陽錯魂歸大宋,才帶著大宋崛起,帶著大宋打到了此處,才有機會拆除這些京觀。
他若是沒有魂歸大宋,這些骸骨便永遠也沒有入土為安的時候。
不僅沒辦法入土為安,甚至連他們的存在,都慢慢的被人遺忘。
后世一些人,連埋葬在自己國土上的烈士,都不見得經常去吊唁,更何況埋葬在國外的。
英雄最可悲的事情不是埋骨他鄉,英雄最可悲的是被他們所保護的人給遺忘。
寇季在京觀前站了大半個月,腦海里浮現的最多的只有兩個字。
李治!
李治太高看后世人了,所以以至于讓這些忠骨曝曬了千年,依舊沒有入土為安。
后世許多人都覺得,唐太宗李世民坐朝的時候,是大唐最鼎盛的時候。
其實不然。
李治最初坐朝的時候,才是大唐最鼎盛的時候。
李治坐朝的時候,大唐兵鋒所指,無人可擋。
他不僅完成了為一個國民,屠滅蠻夷一部的壯舉。
也真正做到了想打誰就打誰。
不是有人沖大唐叫囂,他才動手。
而是他想打誰就打誰,而且沒有一個是對手。
他坐朝期間,其實做了許多大事。
比如滅了高麗,設立安東都護府。
雖然他一切的功績,都是建立在他爹李世民給他留下的龐大的家底的基礎上。
但即便如此,你也不得不承認,李治其實是一個明君。
只是他爹的成就太高,他縱然做的再多,也沒辦法跟他爹相比。
當然了,寇季心里念叨著李治,并不是因為李治是明君的緣故。
他之所以念叨李治,是埋怨李治沒有讓這些忠骨入土為安。
寇季原想著一直看著忠骨們全部入土為安以后再離開的。
但是他最終沒能如愿。
狄青在攻破了高麗的建安城以后,陷入到了一個囧境。
狄青手下兵馬太少,擋不住高麗兵馬不斷的滋擾。
高麗以前用滋擾的手段逼退了遼兵,對上了大宋兵馬以后,沒辦法正面抗衡,就選擇了故技重施。
狄青雖然打的高麗兵馬沒有還手之力。
但是面對高麗兵馬的滋擾,他也只能暫時放緩攻勢。
寇季在知道此事以后,只能離開了京觀所在的地方,趕回遼陽府去,催促種世衡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