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學林將手收回,沉思了片刻,將飛刃材料放回合金箱,合上鎖好,然后收回了系統空間。
一時半會兒也沒什么睡意,龐學林想了想,他坐到電腦前,打開空白文檔,寫下一行標題:《BSD猜想的一種證明方法》。
一進入工作狀態,龐學林便沒有了時間概念。
在三體世界的那三個多月時間里,龐學林已經將BSD猜想的證明過程完全研究透徹,閉著眼都能將這個猜想證明過程推演出來。
因此,只用了五個多小時的時間,龐學林便將六十多頁的證明過程輸入完畢。
隨后,他檢查了一遍,用LaTeX軟件將論文排版為PDF文檔,預印本上傳到了arXiv.,又給陶哲軒發了一份。
接著,他直接將稿件投遞到《數學年刊》(AnnalsofMathematics)的郵箱中。
雖然說數學界四大頂刊投哪家都無所謂,但自己之前已經在《數學年刊》上發表過一片和BSD猜想有關的論文,這篇論文自然是放在《數學年刊》上更為合適。
至于能不能成功發表,龐學林壓根沒考慮那么多。
如果說一名數學家能夠在數學界四大頂刊上發表論文是一種榮耀的話,那么刊登千禧年七大難題級別的證明論文,對四大頂刊而言,也是一種榮耀。
要是四大頂刊知道BSD猜想已經被龐學林證明出來,恐怕都會為放在哪家刊物上發表而吵起來。
因此,龐學林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干完這些事,龐學林打了個哈欠,直接上床睡覺。
這種級別的猜想,就算已經證明出來,但是要檢驗其正確與否,同樣也需要花費一段不短的時間。
因此,接下來,耐心等待即可。
……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辦公室中,陶哲軒剛發表了一篇新博客,準備關閉電腦,下班回家接孩子。
叮咚——
系統提示他有了一封新郵件,發件人正是他的得意門生龐學林。
陶哲軒微微一愣,對于自己這個學生,他可印象深刻。
在自己手下讀研期間,無論是其天賦還是努力程度,幾乎都不遜色于當年的自己。
陶哲軒甚至斷言,只要龐學林繼續這樣保持下去,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性在三十歲之前便能獲得菲爾茲獎。
唯一的問題便是,這孩子性子比較倔,認死理。
當初龐學林迷上BSD猜想,和自己打賭,說三年內要解決掉BSD猜想。
然后便一頭栽入BSD猜想這個大坑里。
博士畢業一年,龐學林在《數學年刊》(AnnalsofMathematics)上發表了一篇《極化阿貝爾簇André-Oort猜想證明》,但距離真正意義上攻克BSD猜想,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他原本想找時間勸一勸龐學林,可以考慮將精力放在其他課題上了,只是還沒來得及說,龐學林就選擇了回國。
“龐這個時候給我發郵件,這是要干嘛?”
陶哲軒皺了皺眉,點開郵箱。
看到郵件標題的瞬間,陶哲軒下意識地看了下手機上的日期,喃喃自語道:“今天又不是愚人節,這小子開什么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