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龐學林在《數學年刊》上發表論文的時候,就曾被媒體跟風報道過。
這回更加夸張,什么神童、天才、未來菲爾茲獎得主,各種夸張的稱謂不要錢地丟在了龐學林的頭上。
甚至還有學者在網上跟風,專門向民眾科普了一下BSD猜想的由來以及意義。
當然,最吸引眼球的莫過于克雷研究所頒發的那百萬美金大獎,因為通貨膨脹的關系,百萬美金已經漲到了一百五十萬,接近一千萬人民幣。
如此巨額的獎金也引發了廣泛討論。
在逼乎,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何評價龐學林證明BSD猜想的工作?
其中一個答案被頂到了最高。
“原則上來說,逼乎不存在有資格評價龐學林這項工作的人,BSD猜想還處于同行評審階段,相信未來幾周內就會出結果。當然,學界普遍傾向于龐學林的這篇論文是正確的,即使存在問題,龐學林的證明思路和論文中提出的數學方法,也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假如這篇論文得到驗證,那么龐學林肯定能得到三年后國際數學聯盟頒發的菲爾茲獎,他將會成為首位中國籍菲爾茲獎得主,也是繼丘成桐、陶哲軒后第三位華人菲獎得主。龐學林今年才二十三歲,三年后也不過二十六歲。目前史上最年輕的菲爾茲獎得主是法國數學家讓·皮埃爾·塞爾,他得獎年齡是二十八歲。綜上所述,龐學林如果真的證明了BSD猜想,這將會是一項前無古人的成就!“
當天晚上,一段龐學林上課的視頻不知被哪個學生錄了下來,上傳到了B站。
視頻中,龐學林引經據典,將代數發展史與群論起源娓娓道來,這種同時具備科普性和趣味性的授課方式讓不少網友大呼過癮,特別是在視頻的最后,還出現了艾艾調戲龐學林的場景。
這段視頻引發了大批網友圍觀,迅速引爆網絡。
“看完之后,為自己的智商感到捉急。數學界果然不是普通人待的地方,個個都是掛逼,講臺上那位也不例外!”
“龐神講課太有意思了,居然成功讓我對數學產生了興趣。”
“抽象代數啊,至今難以忘卻大學時代被抽代和數分支配的恐懼。”
“我去,龐神好帥啊,成功勾起了老夫的少女心!”
“結尾有個大彩蛋,混血妹子太漂亮了!”
“結尾什么鬼?龐神就這么被妹子調戲了?”
“啊啊啊,龐神現在還單身……這位姑娘,放開龐神,讓我來!”
……
網絡上的風潮還在繼續,現實中,龐學林也不得安寧。
走在路上都會被學生認出圍觀,到了晚上,他居住的教師公寓樓下,甚至出現了記者的身影。
還好江大保安比較給力,及時趕到,讓龐學林擺脫了記者的圍追堵截。
龐學林原以為,這樣的輿論風暴,最多持續個一兩天,就會慢慢降溫。
但9月13號,《泰晤士報》的一篇頭條文章,再次將龐學林推上風口浪尖。
這回《泰晤士報》采訪的是牛津大學教授,費馬大定理證明者安德魯·懷爾斯。
在采訪中,安德魯·懷爾斯高度評價了龐學林的工作,他說道:“這篇論文完美得讓人驚訝,迄今為止,我找不到論文中存在任何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我希望能盡快能和龐面對面進行一場交流,這有助于數學界了解這篇論文的核心思想。“
安德魯·懷爾斯的表態傳回國內,再次引發輿論大規模關注。
之前陶哲軒力挺龐學林,還有不少風言風語,認為龐學林是陶哲軒的學生,陶哲軒這種表態,有徇私之嫌。
但安德魯·懷爾斯的表態,卻讓質疑聲音瞬間消失地一干二凈。
在懷爾斯的表態傳回國內不到兩小時,江城大學便在官網上掛出了學術報告會的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