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5火星日。
對龐學林和馬丁·沃特尼而言,今天是一個大日子。
他們將會因為歷史上首次在火星上進行農業活動的人類而載入史冊。
今天的種植成果也將成為他們未來在火星上賴以生存的根基。
不過在種植前,他們得檢查整個棲息艙內部設備的狀態。
棲息艙一共有三個氣閘門,分別位于生活艙、種植艙和能源艙。
種植艙與能源艙分別有閘門和生活艙相連,三個艙室呈品字形結構排列。
為了防止發生意外事故,龐學林和馬丁·沃特尼將加熱系統、主電池組、氮氧儲存罐、照明系統、計算機系統、水循環系統、空氣調節系統等均檢查了一遍。
隨后,兩人將種植艙一側的氣閘門的電控系統徹底關閉,調節成機械控制狀態,然后將其封存。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們將不再從種植艙這邊的氣閘門進出。
至于生活艙與種植艙之間的閘門,他們也關閉了電控系統,選擇機械手控。
兩人約定,任何時候,凡是進出種植艙,均要手動關好艙門。
等所有準備工作完成,兩人便開始了正式的種植工作。
沃特尼已經將一顆顆土豆切開,并且在種植艙的土壤內挖好了坑。
龐學林學著沃特尼,將半顆土豆埋入坑內,倒上一勺沃好的肥料,再加一勺清水,然后覆蓋上火星土壤。
一百出頭的種植面積,兩人花了兩小時才堪堪搞定。
“龐,我們一定能在火星上活下去的!”
龐學林和沃特尼相視而笑。
……
從種植艙出來,關好艙門,兩人用微波爐熱了兩包炒飯犒勞自己。
龐學林道:“沃特尼,接下來,我們差不多得考慮如何與地球恢復通訊的事了。”
沃特尼喝了一口多肽蛋白粉泡出來的飲料,皺眉道:“龐,恐怕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前往斯基亞帕雷利,利用提前在提前在那里著陸的為阿瑞斯四號準備的MAV(火星升空載具),與地球恢復聯系。“
龐學林搖頭道:“3200公里的漫長征程,單單靠漫游車太危險了,我不建議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