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意思!”
圖書館內,龐學林正在翻閱飛刃材料相關資料。
當初抽到飛刃材料和石墨烯氣凝膠超材料這兩項技術后,系統也給出了這兩項技術的技術原理和工藝流程。
其中與飛刃材料相關的論文就有三十多篇,與石墨烯氣凝膠超材料相關的論文有十多篇。
龐學林曾經嘗試解讀這寫論文,結果自然是一臉懵逼。
于是他只好將這些論文全部都束之高閣,原本想著等老爸回來后,和他商量一下,該怎么利用手頭的這些論文謀利,卻沒想到首先在這個世界用上了。
花了將近一周的時間,龐學林將首先將飛刃材料的論文通讀了一遍,如果遇到沒有搞懂的地方,他就記下來,要么自己查資料解決,要么就去詢問江大的老師。
遺憾的是,這個世界在碳納米管材料方面似乎始終沒什么大的進展,很多概念連江大的老師們也不太明白。
不過即使這樣,龐學林還是勉強搞懂了飛刃材料的核心技術。
在這之前,龐學林一直對飛刃材料以及碳納米管技術有些不以為然,覺得這種材料雖然有一定價值,但只是在特定范圍內用處很大。
畢竟在三體世界內,飛刃材料也一直只表現出了高強度的性質,其他方面并沒有過多贅述。
直到有了一定的材料學基礎,再看完論文后,龐學林才意識到,這項技術有多么逆天。
飛刃材料中的碳納米管,實際上是單壁碳納米管,幾何結構可以視為由單層石墨烯卷曲而成。
碳納米管可以分為單壁碳納米管,和多壁碳納米管。
多壁碳納米管可理解為不同直徑的單壁碳納米管套裝而成,層與層之間距離約0.34納米。
單壁碳納米管的管徑很小,一般在1-2納米之間(更大直徑的單壁管不能很穩定的存在),使得其比表面能很高,大多情況以成束存在。
相比于單壁碳納米管,多壁管在開始形成的時候,層與層之間很容易成為陷阱中心而捕獲各種缺陷,因而多壁管的管壁上通常布滿小洞樣的缺陷。
因此,飛刃材料便是由成千上萬根單壁碳納米管材料交織而成,形成碳納米管纖維,由此具備了極高的強度。
但這里面,真正厲害的并不是這種碳納米管的強度,而是它的高純度。
要知道,目前人類一般只能利用甲烷經鈷催化劑催化裂解,然后在空氣中氧化制備得到的碳納米管。
這種方式制備得到的碳納米管純度并不高,而且以多壁碳納米管居多。
單壁碳納米管更是只能在實驗室里少量制備,但即使水平最高的實驗室中,單壁碳納米管的純度也只能達到95%左右,根本沒辦法商用,更遑論大規模產業化了。
而在三體世界,汪淼他們團隊利用黑箱反應,可以制造出純度高達99.99999%的單壁碳納米管,這種純度的碳納米管,不但可以制造飛刃材料,而且還可以用于制造碳納米管CMOS器件(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及制程,集成電路基本單元)。
碳納米管具有獨特的力學、光學和電學特性,尤其是其高遷移率、柔性、通透性和生物可兼容性等特性,相比于硅材料以及其他納米材料,有著獨一無二的優勢,能夠滿足信息產業未來對高性能、低功耗和各種功能化的需求,對整個集成電路產業鏈都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