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等他說完,龐學林便笑了起來,說道:“彼得·舒爾茨,今天我聽別人說你也來了,原本下午就想找你聊聊天的,可一直沒見到人!很高興在這里見到你!”
彼得·舒爾茨,如果說龐學林在利用系統開掛之前,只是普通的數學天才的話,那么這位,就是天才中的天才,數學界又一大魔王級的人物,年輕一輩中風頭最盛的數學家。
彼得·舒爾茨出生于德國一個典型理工科學家庭,爸爸是物理學家,媽媽計算機科學家,姐姐是化學家!
從小,舒爾茨就展現出極強的數學天賦,2004年,未滿17歲的舒爾茨,經過層層帥選,被選進德國IMO國家隊,第一次參加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
可惜的是,這一次舒爾茨不知是太緊張還尋怎樣,并沒有做完所有題目,最后只拿了個銀牌。
這對舒爾茨來說,可謂是致命的打擊,他表示完全無法接受如此失敗的自己。
于是舒爾茨又連續參加了3屆國際奧數競賽,并且十分爭氣地拿下了這3屆奧數的金牌。
原因僅僅是因為這個比賽好玩!
20歲,舒爾茨進入波恩大學數學系,僅僅用了3個學期便學完了本科,接著,又用2個學期學完了研究生內容。
隨后,舒爾茨繼續跟著他的碩士導師米歇爾.拉**特,繼續完成了博士研究。
2011年,舒爾茨提前完成了畢業論文,并將它交給了導師拉**特。
拉**特看完舒爾茨的這篇論文隨即表示舒爾茨可以博士畢業了。
舒爾茨在這篇論文里,首次提出了狀似完備空間(perfectoidspace)概念,把之前由法爾廷斯等人開創的一系列基礎理論系統化。
他將幾何方法得以應用到代數領域中,被人們稱為“代數幾何未來幾十年最具潛力的幾大框架體系之一”。
除此之外,舒爾茨還在論文里給出了數學家皮埃爾·德利涅(PierreDeligne)的一個猜想——Weight-monodry猜想的特殊解法。
24歲,波恩大學破格聘任舒爾茨為W3級(德國最高級別)的教授,創下了德國最年輕教授的記錄,同時任教于該大學入選精英大學計劃的數學研究生院。
然而,舒爾茨的“變態”,還遠遠不止這些,作為“拿獎狂人”,舒爾茨每次獲獎都引爆整個數學界。
2013年,舒爾茨被授予拉馬努金獎。
2014年,舒爾茨獲得克雷研究獎。
在2015年,舒爾茨憑借他開創的狀似完備空間理論解決了Weight-monodry猜想的特殊情形,而獲得由美國數學學會頒發的柯爾代數獎。
同年,舒爾茨還拿下了奧斯特洛斯基獎和費馬獎。
2016年,舒爾茨依舊沒停下拿獎的步伐,先后獲得萊布尼茨獎以及歐洲數學學會獎。
2018國際數學家大會開幕式上,還不到31歲的舒爾茨,在陪跑一屆之后,終于不負眾望,拿下了菲爾茲獎。
如果不是因為龐學林的存在,舒爾茨就是年輕一代數學家中的代表性人物,各種數學獎項最年輕獲獎記錄保持者。
但有了龐學林系統開掛之后,舒爾茨還能不能保持這些記錄,那可就兩說了。
現在,已經有媒體將這兩人稱之為當代數學界最耀眼的兩顆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