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物理,材料物理,材料力學,結構力學。
相比于那些更需要記憶與闡述的化學題目,以計算為主的物理題,對龐學林而言更加簡單。
四門考卷,同樣一小時內搞定,其中三門滿分,一門有點小失誤,被扣了兩分。
這下子,所有人都服氣了。
外界稱呼龐學林為學神,徐興國他們原本還以為有些夸張,現在看來,這個稱謂真的是實至名歸。
見龐學林有點意猶未盡的意思,徐興國笑道:“龐教授,現在已經中午十二點多了,要不我們吃完飯繼續吧。”
龐學林點頭道:“好,那我們先吃飯。”
午飯徐興國直接讓人幫忙送到會議室的,花了半小時吃完,龐學林開始解答研究生階段的試題。
材料結構與性質,材料熱力學與動力學,材料科學中的場論與張量……
這些卷子,大多以解答題為主,龐學林做的時候,比上午要慢了一些。
比如關于材料熱力學與動力學的試題,有一道就是讓龐學林描述DSC曲線和DTA曲線的優缺點以及如何測定焓。
這道題龐學林就花了將近十分鐘時間寫了一大段。
【DTA與DSC兩種方法的主要差別是DTA測定的是試樣與參比物的溫度差△T,而DSC測定的是保持試樣與參比物溫差為零時的熱流率(功率差)dH/dt。盡管兩者曲線形狀及定量校正方法都很相似,但其原理和曲線方程是不同的……】
……
【使用氧彈式熱量計,背側材料在定容下燃燒,因此測得Qv,即ΔcUm。根據ΔcHm(B,T)=ΔcUm(B,T)+ΔpV.若視為理想氣體ΔpV=∑BνBRT,忽略壓力對ΔcHm(B,T)的影響,得到
ΔcHm(B,T)=ΔcUm(B,T)+∑BνBRT
通過計算可以得出焓值。】
……
不過即便如此,這三份卷子,也只花了龐學林一個半小時的時間。
特別是材料科學中的張量與場論,涉及大量的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對數學基礎要求較高,但對于龐學林而言,這份卷子反而是最簡單的。
最終,張量與場論龐學林直接拿了滿分,另外兩份卷子也全部在90分以上。
最后還剩八門,就是博士研究生階段所需學習的各種知識點了。
計算材料、晶體生長、固態相變及性能效應、位錯理論及材料強化、光子材料學、能源材料學、半導體物理、電子顯微鏡在材料學上的應用……
還好這些卷子題量都不大,平均每份卷子二十分鐘。
下午五點半,龐學林完成了全部科目的答題工作。
徐興國將最后一份卷子的答案看完,對李建斌等人道:“你們覺得怎么樣?”
李建斌苦笑道:“除了說一句神,我已經沒辦法用其他詞匯去形容了。”
陶虹點頭道:“我今天算是見識到了,以前有人問我誰誰誰怎么怎么天才,我還有點不敢相信,龐教授在數學上取得這么大成就的同時,竟然還能兼顧其他專業的學習,我只能說服了!可惜的是,龐教授的主業是數學,如果他的主業是材料學的話,在材料方向上,取得的成就未必會比數學差上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