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數學年刊》算是最佳選擇。
與現實世界不一樣的是,在九十年代,中國大陸的數學研究者能在四大期刊發表一篇文章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
建國以來,在四大期刊發表過的論文,一個巴掌數的過來。
甚至在這個時代,只要你在四大期刊發表了一篇論文,就被默認有資格參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了。
因此,只要論文能夠在《AnnalsofMathematics》順利發表,龐學林乃至整個嶺子頂小學的境遇,都將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六十多頁的全英文手寫論文,從林城發到普林斯頓,最快也需要一個多月。
幫龐學林辦理國際郵寄業務的那年輕姑娘時不時用審視的目光看著龐學林。
一手漂亮的英文書法,數十頁全手寫英文文章,外加龐學林一身老舊的軍綠色大衣,風塵仆仆的模樣,怎么看怎么違和。
“同志,我要郵寄的這文件沒什么問題吧?”
“哦,沒事!”
那姑娘在繳費單上蓋了個章,然后道:“拿著這繳費單對面窗口繳費,交完錢再把收據給我就行了。”
“好的!”
龐學林看著繳費單上124塊錢的郵費,不由得有些肉疼。
不過他還是爽快地交完錢走人,相比于收獲,這點付出壓根不算什么。
搞定國際郵寄業務,剩下的十幾篇文章,要投稿給國內的期刊,但是相比于投稿給《數學年刊》,投稿給國內期刊的麻煩要更大一點。
因為龐學林壓根就不知道這些期刊的具體地址。
就算記住前世的地址,但未來幾十年,中國變化那么大,天知道這些地址有沒有換過。
想了想,龐學林還是決定去林城大學轉轉,看看能不能找人幫忙。
林城大學在后世雖然已經進入211工程建設名單,但因為地處西部,對人才的吸引力有限,學校的整體實力并不算強。
龐學林在林城大學轉了半天,才從一個學生口中得到了數學系教學樓所在的位置。
進入教學樓后,正好上課鈴聲響起,眼看一大群學生涌入一間階梯教室內,龐學林連忙也跟著進去,然后隨意找了個地方坐下。
這一節是大課,由好幾個班級的學生組成,一百多號人,誰也不認識誰,除了偶爾有學生因為龐學林的衣著看了他幾眼外,并沒有人注意到他。
這時,一個戴著眼鏡,腦袋有些禿頂的中年男子走了進來,說道:“今天是本學期泛函分析的最后一節課,這節課結束后就要考試了,今天我們將復習泛函分析一些重難知識點,并且根據這些知識點重點講解一些題目,希望大家能認真聽講。”
教室里頓時騷動起來,學生們紛紛拿出紙筆準備記錄。
實變函數學十遍,泛函分析心犯寒。
這話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作為邁入現代數學大門的基礎課程,這兩門課對很多數學系的學生而言,基本上和天書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