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建材只能通過肩挑手扛運送進來。
整個嶺子頂村希望小學的撥款也就五十來萬,單單人工運輸費用就要花掉一大半。
在嶺子頂村待了十天,王沐卉和高云和這才戀戀不舍地離去。
這次采訪,又太多的內容可以書寫,他們一時間反而不知道該如何去報道龐學林以及這群可愛的孩子。
因此,具體的稿件,只能等回林城后,重新梳理一遍再發表了。
臨走前,王沐卉紅了眼,叮囑龐學林下次去林城的時候,一定要將阿青帶上。
這十天的相處,她已經徹底喜歡上了命運多舛又異常乖巧的小姑娘。
至于龐學林,那就更不用說了。
那次遭遇人販子,龐學林單手持刀的身姿,早就深深刻入了她的心底。
……
1993年2月5日。
美國,普林斯頓。
《數學年刊》編輯部。
皮埃爾·德利涅端著一杯咖啡,慢慢悠悠地進入《數學年刊》編輯部的辦公室。
這個時代,他還是《數學年刊》的主編。
德利涅在椅子上坐好,有些舒坦地伸了個懶腰,然后開始處理辦公桌上的積攢下來的文件。
作為目前全世界最杰出的數學家之一,德利涅平日里的工作除了完成正常授課,帶一帶研究生外,剩下的大部分精力,都會花費在《數學年刊》上。
“德利涅教授,德利涅教授……”
這時,秘書莫爾斯·艾迪拿著一篇論文,急匆匆進入了德利涅的辦公室,臉上隱隱可以看到激動之色。
“艾迪,怎么了?”
德利涅有些奇怪,艾迪以前是他的博士生,博士畢業后留在了普林斯頓,擔任他的秘書工作。
對于艾迪,德利涅自認為是比較了解的。
心思縝密,做事細心,很少有什么事可以讓他的情緒產生波瀾。
像眼下這種近乎于失態的狀態,德利涅更是第一次見。
艾迪道:“教授,我們收到了一篇來自中國的論文,審稿編輯有些摸不準,想讓您過目一下,剛才我也跟著看了一下,目前還沒發現這篇論文存在什么問題。另外,這篇論文……”
艾迪張了張口,欲言又止。
“這篇論文怎么了?”
“這篇論文聲稱解決了費馬猜想!”
“費馬猜想?!”
德利涅吃了一驚,艾迪的水平他是知道的,算是自己的得意弟子之一,連他都看不出什么問題,那只能說明這篇論文,要么是正確的,要么就算有什么疏漏,作者的學術水平也達到了相當的高度。
“把論文給我看看!”
德利涅臉上露出感興趣的神色,戴上眼鏡,然后從艾迪手中接過論文,細細翻閱起來。
論文不長,一共才三十多頁,對于一個如此重要的命題而言,這樣的篇幅,已經算是相當節省了。
德利涅臉上并沒有多少輕視之色,因為論文的第一頁,作者便給出了與當前數學界試圖解決費馬猜想截然不同的一個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