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居住的首都飯店,按理說,飯店里的工作人員見識不可謂不廣。
但是到了第二天,所有人看到他的時候,目光和往日變得完全不一樣了。
甚至首都飯店的一些客人,在看到他的時候,也紛紛上前熱情地向他問好。
當他帶著阿青出門的時候,因為在街上被人認了出來,甚至難得地在這個年代造成了交通擁堵,然后龐學林好好地體驗了一把首都人民的熱情好客。
……
相比于國內媒體的歡欣鼓舞,在西方媒體上,關于龐學林的報道就沒那么讓人欣喜了。
“真實還是謊言?二十歲中國天才攻克費馬猜想?”——《紐約時報》
“學林·龐真實身份曝光,他只是一位剛剛年滿二十歲的鄉村小學老師。”——《費加羅報》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數學成就與一位剛剛年滿二十歲的鄉村小學老師?真相真的是這樣嗎?”——《泰晤士報》
“豪言要挑戰國際數學界?到底是真材實料還是年少輕狂?”——《基督教箴言報》
“學林·龐只是中國政府推出的傀儡,真正證明費馬猜想另有其人?”——《華盛頓郵報》
“高中畢業生攻克費馬猜想?真相到底如何?”——《朝日新聞》
“攻克費馬猜想的中國天才少年遭到西方媒體廣泛質疑。”——《聯合早報》
……
幾乎在新聞發布會召開的第二天,西方媒體上,便是一片鋪天蓋地的質疑聲。
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幾乎所有西方媒體都不愿意相信,一位剛剛年滿二十歲的中國天才,完成了二十世紀最為重要的數學突破。
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
《數學年刊》編輯部。
安德魯·懷爾斯揣著一份報紙,急匆匆地進入了皮埃爾·德利涅的辦公室,一把將手中的報紙拍在德利涅的辦公桌上。”
“皮埃爾,學林·龐找到了,中國人說,這篇論文的作者只是一名才滿二十歲的高中畢業生,你覺得這事可信不?”
德利涅似乎并沒有安德魯·懷爾斯那么激動,淡淡笑道:“是不是真的,我們見一見真人不就知道了嗎?另外,我已經收到了龐的回復,他同意來普林斯頓舉辦費馬猜想報告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