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學林淡定地站在原地。
他估摸著時間至少已經過了五分鐘。
雖然還沒收到對方的答復,但這個數字空間并沒有被關閉,那么只能說明,碳基生命聯盟已經收到了自己傳遞出的信息,至少他們內部似乎還沒想好該如何應對。
“他們會同意自己的要求嗎?”
龐學林若有所思。
按照之前的文明等級測試題來看,地球應該處于一級文明的樣子,如果對方同意告訴自己二級文明測試題,就算自己答不出來,也能為人類文明找到未來科技發展的方向。
甚至更進一步,通過他們獲取更多關于外星文明的情報,即使各個位面的規律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對自己未來穿梭于各個科幻位面,同樣有著極高的參考價值。
這時,數字虛空內,空靈的聲音再次響起。
“二級文明測試題1號:請問碳基生物體的思維活動是神經元層面、分子層面還是量子層面?”
龐學林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來,說道:“量子層面?”
這個問題屬于選擇題,但其答案卻有可能對人類未來的腦科學研究方向產生非常重大的影響。
“1號測試題通過,二級文明測試題2號:請簡要闡述引力產生機制。”
“……”
龐學林的眉頭皺了起來。
曾經有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追上一束光線,它看起來是什么樣子?你會不會看到一束靜止的光波,凍結在時間中?”
16歲時,愛因斯坦發現世界上似乎并沒有能夠追上光速的東西。26歲時,他用嚴密的數學證明了這一發現。在瑞士專利局擔任低階職員的他,用麥克斯韋爾的場方程式推導出狹義相對論。
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光速在任何恒動架構里恒為常數。
這個定理表面上看并不顯眼,但確是人類文明有史以來最偉大成就之一!
光速恒定?時間變慢?質量不恒定?“質量-能量”相互轉換?E=mc2。
這就是狹義相對論的推導全過程,這一理論統一了“時-空”,也統一了“質-能”。
統一了“時-空”以及“質-能”之后的愛因斯坦,進一步思考“時空”與“質能”之間的關系,也就是狹義相對論所忽略的加速度,還有引力。
于是就出現了廣義相對論。
還是從一個簡單的問題開始。
“如果一個人處于自由落體狀態,他就不會感覺到自己的體重?”
愛因斯坦透過這個簡單問題掌握了重力基本特性:在加速度架構下的自然律和重力場的定律是一樣的。這就是所謂等效原理。
透過等效原理,愛因斯坦重新思考關于光速的問題:光速會受重力影響,重力場會扭曲光線的行進路線。
但是,根據費瑪最短時間原理,光線會采取兩點之間最短時間路徑,愛因斯坦再次得出一個令人震懾的結論:如果我們可以觀測到光線以曲線前進,那就意味著空間本身是彎曲的!
進一步得出結論:質能的存在造成周圍時空的彎曲。
但是直到現在,物理學界還是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到底是引力存在導致時空彎曲,還是時空彎曲產生引力。
而根據量子力學推斷,應該還存在一種一個自旋為2、質量為零的玻色子,那就是傳說中的引力子。
但在計算引力子的時候,卻發現引力子理論計算結果和實際的情況誤差很大。
因此,一直到現在,物理學界依舊沒法給出一個明確的引力產生機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