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變堆包層又分為聚變堆包層的結構材料、氚增殖材料、功能材料、冷卻劑這四大部分。
面向高溫等離子體部件主要分為低原子序數材料(低Z材料)和高原子序數材料(高Z材料)。
至于磁體材料,自然指的是超導體材料系列。
目前,在三體世界,可控核聚變的材料問題一直困擾著全球的科學家。
在聚變堆結構材料領域,特別是第一照壁的結構材料,候選的就有低活化鐵素體馬氏體鋼、釩合金以及碳化硅纖維復合材料等等。
氚增殖材料則可分為液態增殖劑和固態增殖劑。
液態增殖劑又有液態金屬鋰、氟鋰鈹熔鹽、液態鋰鉛合金等。
固態增殖劑又分為鋁鋰合金、氧化鋰、偏鋁酸鋰、偏硅酸鋰、偏鋯酸鋰、鈦酸鋰等等。
功能材料主要作用為防止氚滲透、作為絕緣層,降低MHD效應,以及作為防腐蝕層,主要有氧化物涂層、鈦基陶瓷涂層、碳化硅涂層等。
……
這些材料,候選者眾多,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功能,又有不同的加工性質,也各有優缺點。
想要從中挑選出適合聚變堆的,同時能夠進行大規模低成本量產,需要耗費無數的時間、精力以及資源。
龐學林壓根就不看好以當前各國的研究生態,未來幾十年內能夠在這些領域能取得突破性進展。
但是他不一樣,在流浪地球世界,他雖然沒辦法將核聚變反應堆所用到的眾多材料的制造方法,生產工藝一一記下來,但他卻非常清楚,每一個部件,需要哪種材料。
單單這一點,就可以為星環高等研究院的研究人員節省下無數的時間。
接下來,龐學林將在座的眾人主要分為七大研究小組,分別對應聚變堆包層的結構材料、氚增殖材料、功能材料、冷卻劑、低原子序數材料、高原子序數材料以及超導磁體材料這七大小組。
每一個小組,龐學林都明確給出了兩到三種材料作為重點攻關項目。
在座的科學家們雖然有些奇怪龐學林的要求,但對方是面壁者,又是這一項目的投資人,他們也只能選擇同意。
花了整整一天的時間,龐學林才確定了星環高等研究院新成立的聚變材料研究所的整體研究方向,才算結束了這場會議。
結果等龐學林剛從會議室出來,程心就急匆匆地迎了上來,說道:“龐教授,我剛剛得到消息,羅輯博士在不久前,要求PDC召開面壁計劃聽證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