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要是都覺得土,那我就放心了。”
“龐學林院士不愧為無雙國士,想想過去半年網絡上對龐學林院士的冷嘲熱諷,當初我也是嘲諷者中的一員,現在雖然臉已經被龐院士抽腫了,但我一點不覺得生氣。在這里,我正式向龐院士道歉!”
“向龐院士道歉+1。”
“向龐院士道歉+2。”
“向龐院士道歉+3。”
……
在知乎,排隊道歉的人比微博更是要多得多。
要知道當初龐學林和田宏打賭的時候,知乎上的批評最為兇猛。
其中有一名網友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你們覺得龐教授的鋰空氣電池項目靠譜嗎?】
這個問題已經有半年時間了,到現在答案超過了兩千人,百分之九十都是看衰這個項目的。
被置頂最高的回答是這樣的:“1.鋰空電池那高得嚇人的比容量是純扯淡,因為這是基于Li和O2這種質量幾乎無算的物質算出來的,你拿一個小小數當分母,當然會除出來一個巨大的數字,這小學生都會玩。但是電池的真正容量要算就要老老實實算上所有的電極組件(這還不包括把純氧從空氣中分離出來的設備,或者純氧鋼瓶的質量),這樣一算,哈哈,并不比LiCoO2高多少。牛皮被徹底踢爆。
君不見后來蘇格蘭那位壞了名聲的鋰空大牛也只好扭扭捏捏地把Au電極的質量也算進去了,Au有多重多貴,做電池是給土豪專用的嗎?(不過人家依然發在Sce上,不服不行),結果容量現在捏去了水分就只有500多了(用了Au你還想要多少)。
2.鋰空還是鋰-純氧?這是兩個巨大不同的概念。鋰空概念股忽悠的是可以用免費的空氣實現巨大的容量,這簡直就是另一個神奇的水變油!但事實是必須用純氧,你不知道氮氣也會和鋰反應吧,而且是不可逆的,那么空氣中多少氮氣啊?所以做鋰空的人大腦會自動過濾去‘如何有效可靠地從空氣中分離出純氧’這個問題,這是一個一直以來極其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如果可以實現非常高效低成本地從空氣中分離出純氧,那么很多能源問題就解決了,還費勁地搞什么電池?
對了,由于鋰空體系出了名的活潑,一般必須用高純氧,一般純氧里面有點點水啊什么的,那你就等著和鋰電極或電解液反應吧。想象一下以后汽車上載一個高純氧的大鋼瓶,這是在做火箭嗎?
3.杜邦當年不知道被哪個作孽的給忽悠了(我說的就是柯頓·沃克),砸了一堆錢在鋰空項目上。但是后來整個項目被全部連根鏟掉,那個領頭的去了普林斯頓當發考題。其實杜邦還是真正的業界良心,人家靜下心來好好研究了一番,結果最終發現----是誰把我們帶到這個遭瘟的大坑里來了。”
而現在,這個帖子下面一水的都是鞭尸帖。
“盡管你說的很有道理,但龐教授并不理會,并向你丟了一個金龍電池。”
“知乎的專家,微博的杠精,就算你是業內人士,但假如不是什么大牛的話,請不要隨隨便便發表觀點,說不定大牛隨手就扇你一巴掌。”
“哈哈,圍觀大型打臉現場。”
“龐教授表示并不看知乎,你們說你們的,我做我的……”
“我覺得知乎er欠龐院士一個道歉。”
“向龐院士道歉+1。”
“向龐院士道歉+2。”
……
至于那位與龐學林打賭的斯坦福博士田宏的知乎專欄,也同時被網友們給爆了。
下面同樣一水都是要求對方道歉的評論。
而各大門戶網站和媒體,關于龐學林和金龍電池的新聞也迅速占據了頭條。
【騰訊新聞:國士無雙,龐學林院士團隊研發的鋰空氣電池正式現身】
【養豬網:未來時代初現端倪,金龍電池將改變全球能源格局】
【新浪新聞: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龐學林院士宣布鋰空氣電池研發成功】
【鳳凰網:少年天才開啟偉大時代,中國產業升級將迎接強勁動力】
【澎湃新聞:四部委聯合聲明,金龍電池產業化即將進入快車道】
【觀察者:龐學林院士是時代送給我們的禮物,他必將位列二十一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