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隊沿著玉米地中間的道路漸漸遠去,墨菲忍不住頻頻回頭,直到老奧利弗的身影徹底消失在道路的盡頭,才算重新將目光轉向前方。
從今往后,他們只能不斷向前,再也沒有后退的道路了。
兩天后,四十八架反重力穿梭機在一百名航天員的駕駛下相繼升空,進入地球同步軌道,與同步軌道上已經徹底完工的“永夜”號飛船匯合。
這些穿梭機的作用不僅僅是將宇航員送入太空,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在未來的行星探索中,執行登陸任務。
為了適應不同的行星環境,穿梭機的表面具備一定的流線結構,可以在最高十個標準大氣壓下的大氣環境內正常飛行,也可以作為一款潛水器,在深海、低溫甲烷湖等環境中潛行。
當然,這樣的潛行只能持續一到兩小時,畢竟穿梭機的結構強度相對有限。
接下來的一個多月,永夜號飛船并沒有直接起航,而是進行整船檢修以及各種物資補給。
永夜號總質量超過三萬噸,整體結構相當于兩個圓環串上了一個圓柱狀的霍爾推進器。
大圓環位于飛船的前方,擁有十二個主要艙室,分別由一個指揮艙、四個植物艙、一個冬眠艙、一個計算機艙、一個生活艙、一個娛樂艙、一個天文觀測艙、一個機電艙以及一個通信艙組成。
指揮艙,顧名思義,這是永夜號飛船的指揮控制核心,所有針對這艘飛船的操作指令都將由指揮艙下達。
龐學林的工位就在指揮艙內,艙內有艦長室,操舵室,無線電室,機要室,導航室,武器控制室等不同單元,每個單元由一到兩名航天員負責,當然絕大部分操作都由人工智能獨立完成,航天員的任務主要還是負責對人工智能的操作進行監控。
植物艙,是整個飛船生命循環系統的核心,一方面向龐學林他們提供新鮮的蔬菜水果等食物,另一方面就是調節飛船內的氧氣與二氧化碳平衡。
四個植物艙,每個植物艙都需要四人進行照料。
這個算是飛船的核心部門,每隔一段時間都需要對植物艙整體環境進行適當的微調。
冬眠艙,則是船員們進行冬眠的場所。
遙遠的星際探索需要漫長的時間,但飛船內所能攜帶的物資有限,為了讓飛船能夠運作更長的時間,在航行過程中,讓船員們進入冬眠狀態是最佳辦法。
計算機艙,里面布置了一臺千萬億億次的超級計算機陣列以及人工智能塔斯,除了用來控制飛船各個節點和部門的運行外,它還將為未來的探索活動提供決策支持。
生活艙自然不用說,那是船員們日常生活的場所。
生活艙內擁有超過一百個房間,相當于每名船員都有自己獨立的生活空間。此外,生活艙內還有一個小型的醫務室和手術室,配備了四名醫護人員,兩臺多功能治療儀以及大量的醫療用品,足以保障船員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娛樂艙里有餐廳,酒吧,影院,健身房,泳池,游戲室等各種生活娛樂設施,可以為船員們枯燥的太空生活提供各種調劑。
至于機電艙和通信艙,那就更不用說,算得上是飛船內重要的核心部門之一。
特別是通信艙,這個艙室除了裝備傳統的深空無線電通信設施外,還具備利用引力波穿越蟲洞向地球通信的能力,只不過目前的引力波通信手段還相當原始,傳輸速率凈為無線電通訊的百分之一。
至于最后一個天文觀測艙,這個艙室外側安裝了一個大型的射電望遠鏡以及光學望遠鏡。
可以為飛船的深空探測提供各種支持。
飛船的動力艙,則位于飛船后方的小圓環,六臺熔鹽核反應堆組成環狀動力艙,與軸中心的霍爾推進器相連。
熔鹽核反應堆的外殼采用了高強度的合金裝甲,可以抵御質量小于一千克,相對速度小于三千米/秒的隕石撞擊。
此外,飛船內還安裝有部分武器系統,如電磁炮、激光炮、粒子束炮等武器。
這些武器主要功能就是清除一下飛船附近的小行星以及隕石等障礙物,如果真遭遇蝦人文明那種等級的星際文明,和大刀長矛沒什么區別。
龐學林作為“永夜”號飛船的船長,需要干的工作有很多。
比如制定任務計劃,完善各種飛行日志,完成整船磨合等工作。
相比于船內的這些菜鳥航天員,龐學林的航天飛行經驗要豐富得多。
他除了擔任船長一職外,還要分別客串機械工程師、飛行載荷專家、心理學家等職務,幫助飛船以及船員們完成起航前的各種準備。
一個月后,陸續完成各種物資補給以及整船狀態檢修的“永夜”號飛船,正式開始起航。
伴隨著來自地面的指令下達,飛船中央的霍爾推進器成功點火,向后方噴射出幽藍的粒子束,龐大的船身開始緩緩啟動,克服地球引力所帶來的阻礙。
船長室內,龐學林正在和妻子女兒進行最后一次實時通信。
“克麗絲,小墨菲,等我回來,我愛你們。”
視頻電話中,克麗絲緊抿紅唇,抱著淚流滿面,不停地喊著爸爸的小墨菲,重重地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