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一次的香山科學會議,比較特殊。
這次會議是應領導層要求召開的,全程保密,就連龐學林自己,也不清楚與會人員到底有哪些。
不過在他同郭文斌院士的電話交流中,倒是大概了解了情況。
龐學林那份關于電磁軌道航天發射系統以及空天飛機項目的策劃書遞交上去后,迅速在航天界以及領導層引發震動。
航天界大多對龐學林的方案表現出批駁態度,認為龐學林的方案太過天方夜譚,別說以中國當前的工業基礎和科技水平,就算再過個十年二十年,也不可能搞出這樣的工程來。
對于這些觀點,龐學林倒也可以理解。
畢竟電磁軌道航天發射系統與火箭完全是兩套不同的體系,領導層一旦決定搞電磁軌道航天發射系統,那就意味著在其他領域的投資就會減少。
龐學林這么干,相當于在砸航天界特別是搞火箭的那些學者們的飯碗了。
還有一小部分人,對龐學林的方案保持中立態度。
畢竟人的名,樹的影,單憑龐學林過去的成就,他們就不敢輕易下定論這個方案不可能取得成功。
甚至于在高層內部,也存在著一些爭議。
有人覺得龐學林的方案投資太大,太過冒險。
也有人認為,單單憑金龍電池獲取的收益,就完全可以支撐起如此龐大的工程。
之前龐學林科研經費有限的時候,他都能搞出金龍電池這樣的黑科技產品,如今科研經費增加了百倍千倍,就算這個項目最終沒能取得成功,說不定龐學林在某些細分領域,都能搞出不亞于金龍電池的產品出來。
這兩方觀點在高層內部爭執不下,最終,領導層決定,舉辦一場科學會議,篩選部分國內頂尖科學家參加,就這一方案展開討論。
最終是否投資,就看本次會議,龐學林能不能說服與會的大部分科學家。
從郭文斌那里得到了大概消息后,龐學林只是笑了笑,他對此倒不怎么擔心,反正不管這次會議的結果如何,他都會將這個項目納入錢塘實驗室未來的規劃中,只要到時候再出幾項成果,領導層自然會做出明智的選擇。
2021年10月1日,一架隸屬中國空軍的專機秘密降落在隸屬沙河機場,然后龐學林直接登上一支車隊,前往香山飯店。
這次會議全程保密,他連齊昕和姚冰夏都沒有透露,只是告訴兩人臨時有事,需要離開一段時間。
左亦秋和周辰自然是全程陪同。
抵達香山飯店,龐學林剛在行政套房入住,敲門聲突然響起。
龐學林前去開門,便看到郭文斌領著一位穿著海軍少將制服中年男子出現在了門口。
郭文斌微笑道:“龐教授,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來自海軍工程大學的馬經武教授。”
龐學林微微一愣,連忙和馬經武握了握手道:“馬教授,您好。”
“龐教授,您好!”
龐學林微微側身,讓開一個身位道:“兩位請進。”
對于這位馬經武教授,龐學林早就聽說過了。
這位軍隊培養出的學者,是國際上頂級的動力與電氣工程領域的專家,在獨立系統集成化發電、獨立電力系統電磁兼容、電力電子應用技術等領域,都有著出色的成果。
中國之所以能夠在電磁彈射以及全電動力系統等領域實現對美國的彎道超車,正是源自這位大佬的手筆。
而且他不但自身學術能力強悍,帶出的團隊也是頂級的,未來龐學林想要在電磁航天發射系統領域有所成果,肯定離不開馬經武的幫助。
三人來到會客廳,正在幫龐學林整理行李的左亦秋連忙去奉上茶水,然后悄無聲息地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