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龐學林,除了統籌全局外,他還將負責難度最大的大功率霍爾推進器、室溫超導材料、大功率石墨烯儲能裝置、飛刃材料等等的研發工作。
龐學林在京城待了一周,大部分時間都在不停地開會,和馬經武、郭廣坤他們討論具體的技術實施路線,分配相關任務。
也就在離開京城的前一天,才和姚冰夏見了一面。
隨后,龐學林便馬不停蹄地趕往廬州,前往中國科技大學與曹源見面,準備和他聊一聊室溫超導體研究的進展情況。
正所謂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來科大。
單從基礎科學領域的研究而言,科大在國內算是獨一份。
數理化天地生,六大基礎學科中,除了數學和生物學學科評價為A,其余四門學科都為A+。
在龐學林來江大之前,就連龐學林自己也不得不承認,科大在基礎科學的研究實力在江大之上。
看看科大幾大基礎學科的創始人就知道了。
華羅庚,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和多元復變函數論等領域的創始人和開拓者,創辦科大數學系,并且擔任首屆系主任。
錢學森,兩彈元勛,世界知名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奠基人,創辦科大近代力學系,并且擔任首屆系主任。
郭永懷,兩彈元勛,中國近代力學的奠基人之一,中科大首屆化學物理系主任。
貝時璋,中國細胞學、胚胎學創始人之一,中國生物物理學奠基人,中科大首屆生物物理系主任。
趙忠堯,中國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事業的開拓者,中科大首屆近代物理系主任
……
這所國內唯一一所以科學技術為命名的大學,在國內可謂是獨樹一幟。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科大的錄取分數線甚至比清北還要高出不少,堪稱BUG一樣的存在。
如今中科大好多知名教授都是那時候培養的學生,出國后又重回母校任教。
這也是中科大為什么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衰弱下來,在最近十幾年憑借自身超強的底蘊重新煥發了活力的原因。
唯一讓龐學林感覺有些遺憾的就是,科大的本科教育超一流,堪稱中國版的普林斯頓,就是碩士和博士的培養弱了點,導致學生的出國率超高。
這次科大之旅,龐學林比較低調,特意通知曹源不要大張旗鼓。
車子進入科大之后,很快在科大東校區的廬州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門口停了下來,曹源在門口已經等候多時了。
“龐教授,你好,歡迎來中科大,快里面請!”
“曹教授,你好!”
龐學林和曹源握了握手,很快便跟著他進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的大樓內。
廬州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的前身是廬州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因為一直沒能擺脫“籌建”的頭銜,于是便改名成了國家科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