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問題?”
“第一,你假如想要加入到我們的團隊中來,必須要放棄麻省理工的終身教職,全職回國。第二,這個項目作為國家保密項目,你的國籍同樣是一個大問題……”
文小剛沉默了下來,過了好一會兒,才說道:“假如我現在申請更換國籍呢?”
龐學林和李長青對視一眼,有些驚訝道:“文教授,你這是下定決心了?”
文小剛點了點頭,說道:“我今年也快五十八了。都說葉落歸根,葉落歸根。之前考慮到兒女的一些意見,再加上我父母已經去世,老家也沒什么人,所以我也沒有回國的心思。但這一次,我不想錯過這場科學界的超導盛宴。”
龐學林笑了起來,說道:“行,假如你這方面沒什么問題的話,我歡迎你能回國,加入錢塘實驗室。”
文小剛一顆提著的心這才放松了下來,說道:“好,那我就盡快回美國辦理離職手續,至于國內的身份問題,那就麻煩龐教授了。”
龐學林笑著說道:“放心吧,你能夠回來,國家歡迎還來不及呢,肯定會第一時間幫你完成國籍轉換手續。”
當天晚上,龐學林在錢塘實驗室內部的小食堂設宴款待文小剛。
第二天,龐學林又讓李長青安排人帶著文小剛在錢塘實驗室內部參觀了一圈。
這位大佬在整個凝聚態物理學界,都是大名鼎鼎的存在,而且在麻省理工任教超過三十年,可謂桃李滿天下。
文小剛的假如,對于錢塘實驗室吸引在凝聚態物理學領域的頂級學者,有著非常大的好處。
三天后,文小剛搭乘飛機離開江城,重返美國。
一個月后,文小剛放棄麻省理工終身教職,返回中國。
消息傳出后,引發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不過對龐學林而言,這些都只是一些零碎的瑣事。
這段時間,他除了定時關注多壁碳納米管超導體團隊以及石毅那邊正在研究的動態APT技術外,剩下的時間,龐學林把精力放在了即將準備出版的《探索》雜志上。。
按照龐學林的規劃,《探索》系列雜志,未來將比肩《自然》與《科學》這兩大老牌頂刊。
除了《探索》主刊外,未來還分別會有《探索·數學》、《探索·物理》、《探索·化學》、《探索·生物》等各個細分期刊。
就像《自然》一樣,涵蓋數十門學科,方方面面的領域。
當然短期內,《探索》的主要目標將聚焦于主刊的看法工作。
因此,《探索》雜志創刊號,無疑將是重中之重。
如果這一頭炮能夠打好,以龐學林的號召力,未來《探索》雜志的發展將毫無疑問走上快車道。
因此,但創刊號僅僅只刊登一篇關于超導機制的重量級論文,是遠遠不夠的。
只有再能來上兩篇類似的論文,那才是《探索》雜志轟動整個科學界的時候。
可問題是?該從哪里入手呢?
龐學林坐在辦公室內,低頭沉思,過了一會兒,他拿起筆,在稿紙上寫下了數學兩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