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當龐學林將草稿擺放在佩雷爾曼面前時,佩雷爾曼有些不可思議地看著龐學林道:“你真的完成了?”
龐學林點了點頭,微笑道:“你先看看,如果有問題咱們再改。”
佩雷爾曼點了點頭,接過稿紙看了起來。
許久之后,他臉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長長舒了口氣,說道:“龐,恭喜你,又成功了。”
龐學林笑道:“難道不應該說是我們嗎?”
“我們?”
佩雷爾曼不解地看著龐學林。
龐學林微笑道:“霍奇猜想的整個證明過程依舊延續了你的思路,可以說你已經完成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作,我只是幫你補齊了最后的臨門一腳而已。”
佩雷爾曼搖頭道:“龐,這不一樣,你這臨門一腳可是關鍵中的關鍵,沒有你這臨門一腳,我可能一輩子都沒法完成霍奇猜想的證明。”
龐學林微笑道:“這樣吧,格里戈里,這次霍奇猜想的證明就當是我們合作,怎么樣?接下來這篇論文就交給你來撰寫,我們算是共同作者。”
“可是……”
佩雷爾曼還待說些什么,龐學林直接打斷了他:“好了,格里戈里,就這么說定了,這篇論文交給你來寫,半個月內必須完成,我們算是共同作者。另外霍奇猜想的證明已經完成了,接下來你可得把部分精力放在教學上了,有時間的話可以去給本科生上上課,放松一下,說不定可以讓我們對數學的理解能夠再往上提升一個層次。”
“那……行吧!”
佩雷爾曼猶豫了片刻,只好答應了下來。
龐學林笑了笑,不再多說。
接下來的半個月,龐學林專注于首期《探索》雜志的編纂工作。
石毅、楊和平、安德魯·懷特三人合作的動態APT的論文也如期交了上來。
再加上他自己之前寫的那篇超導理論機理的論文。
本期《探索》雜志一共超過了兩百頁,有將近三分之二都被這三篇論文的版面占據。
霍奇猜想的證明論文,是本世紀以來最出色的學術成果之一,價值一個菲爾茲獎綽綽有余。
動態APT技術,對生物學領域而言,完全是一項堪稱革命性的成果,能夠推動分子生物學朝更深層次的原子生物學發展。
超導理論機理的論文更加不必說,學術界將來所有關于超導體的研究,都將基于這篇論文展開。
龐學林完全有信心讓這一期的探索雜志一炮而紅。
剩下的幾篇文章,也同樣是大佬的約稿,比如文小剛一篇關于超導體的綜述,柯頓·沃克關于金龍電池的綜述,以及龐學林自己寫的創刊辭和個人訪談,可謂是干貨滿滿。
而全球的學術界,也對于這一期的《探索》雜志創刊號期待已久了。
自從三個月前江城高等研究院宣布正式創建《探索》(《Research》)后,迅速引發了全球學術界的轟動。
誰都明白,這兩年在學術界掀起無數風浪的中國天才,開始將目光轉向了學術話語權領域。
相比于諾貝爾獎,從某種意義上說,頂級期刊在學術界的影響力更大。
它甚至可以左右一個國家學科的發展方向。
英語國家如今在學術界的地位為什么會如此強勢?
除了跟美英等國高等教育強盛有關系外,《自然》以及《科學》這兩大頂級期刊,功不可沒。
而《探索》的出現,背后站著的是日漸強盛的中國,完全有機會打破這兩大頂級期刊對學術界的壟斷。
因此,中國學者對于《探索》的出現,完全是持以歡迎態度。
因為龐學林很明確的表示,《探索》系列雜志,將同步發表中英文兩個版本,兩個版本的內容完全一致,一份對外,一份對內。
如果中文投稿順利被采納,那么將由《探索》出版集團免費幫投稿者將中文論文翻譯成英文,如果英文投稿被采納,同樣也由《探索》出版集團將論文翻譯成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