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也不明白。”
“那是神的領域,凡人避退,你不知道嗎?”
在知乎,有人提問如何評價探索雜志正式發行,有一個回答被頂到了最高。
“我是一名中科院的博后,無法用語言形容此時的心情。中國學者的在學術界話語權歧視問題,不是一天兩天了。同等水平的科研成果,在國內做出來,登上S的幾率,要比在國外頂級名校低上十幾個百分點,這也是很多學者愿意留在國外跟隨頂級團隊做事的原因。
今天終于有一份真正意義上屬于我們中國人的頂級期刊出現了。
以前《國家科學評論》出現的時候,我還有所期待,希望有朝一日NSR能夠與《自然》,《科學》質量大頂級刊物爭鋒。
然而這幾年NSR雖然表現不錯,影響因子也在穩步上升,在綜合性期刊領域,已經站穩了世界前五的位置。
但是與自然科學領域的這兩大巨頭,還有不少的差距。
而《探索》的出現,讓我看到了中國頂級學術期刊超越S的曙光。
別的不說,看看這一期的三大頂級論文就知道了。
霍奇猜想,千禧年七大難題之一,它的解決,將會在幾何拓撲與代數拓撲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
在龐學林教授解決的諸多數學難題中,是足以排名前二的存在。
動態APT技術。
我就是一個生物狗,假如真有這樣一種可以從原子層面動態分析生物大分子功能與結構的設備出現。
那么,人類對于蛋白質、RNA、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的研究,將會提升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甚至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個設備足以改變當前生物學界的研究生態。
至于超導理論機制,那就更加不必說了,龐教授完全是憑借一己之力,推動超導研究邁上了全新的臺階。
未來所有超導領域的技術進步,都離不開離不開龐教授這篇論文的指引。
而這三篇論文,僅僅是江城高等研究院和錢塘實驗室釋成立一年時間取得的成果。
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做出這些成果的學者并非源于龐教授的單槍匹馬,比如霍奇猜想是由龐教授跟佩雷爾曼合作完成的。
動態APT技術,是由石毅教授、楊和平教授、安德森·懷特教授合作完成。
超導理論機制問題,是由曹源教授和龐學林教授共同領導完成。
我很難想象,明年,后年,乃至五年后,十年后,龐教授和他的錢塘實驗室,又將給我們帶來多少驚喜。
歷史是允許存在科學巨人的。
比如歷史上開創哥本哈根學派的玻爾。
玻爾本人不僅對早期量子論的發展起過重大作用,而且他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對量子力學的創建起了推動和指導作用,他提出的著名的互補原理是哥本哈根學派的重要支柱。
玻爾領導的哥本哈根理論物理研究所成了量子理論研究中心,由此該學派成為當時世界上力量最雄厚的物理學派。
如今,龐教授正扮演類似的角色。
在數學領域,龐學林教授開創的龐氏學派,如今已經成為數學界最前沿的研究熱點之一。
在自然科學領域,龐學林教授領導的錢塘實驗室和江城高等研究院,已經初現崢嶸。
他發明的金龍電池,掀起了一場全新的產業革命。
而他今年不過25歲,我很難想象,再過十年二十年,他將為我們人類文明帶來什么?
我很慶幸龐教授來自中國,生于中國,長于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