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時間,龐學林和水娃再次忙碌起來。
龐學林首先去買了五張折疊式的桌子以及塑料板凳,又買了兩輛三輪車。
水娃則去弄了一個三眼的煤爐子和一個單眼的小煤爐。
隨后,兩人去市場上買來大塊的牛肉,牛骨,豬骨以及面粉、蘿卜、小蔥、香菜等等。
第三天傍晚,下午四點半,龐學林和水娃一人騎著一輛三輪車,來到了蘭城大學校門口。
隨后,兩人將桌椅從車上搬下來擺好,又將爐子搬下來。
鍋里是已經在家里提前做好的高湯,端上爐子放好。
龐學林在一旁的三輪車上豎起了一塊用毛筆字寫的招牌——蘭城拉面。
在蘭城,只有蘭城牛肉面的說法,從來沒有蘭城拉面的說法。
不過龐學林相信這種情況很快就會有所改變。
未來,蘭城拉面將會遍布全國各地。
從西至東,從南至北,每一個地方都將會出現它的影子。
蘭城拉面將會和沙縣小吃,黃燜雞米飯一起,成為中國餐飲界的傳奇。
一塊錢的清湯拉面,一塊五的煎蛋面,兩塊錢的牛肉面。
已經煮的發白的大骨湯在煤爐子上面冒著熱氣,香氣四溢,吸引了不少過往行人的目光。
水娃第一次在路邊擺攤做生意,行人目光轉向他的時候,顯得有些緊張和害臊。
龐學林倒是泰然自若地坐在一旁的小板凳上,他的臉皮厚得很,人生經驗又豐富,擺個路邊攤做生意對他而言壓根就不算什么。
等了大概十多分鐘,一個客人都沒有。
水娃不由得有些不安的:“林娃子,怎么到現在還沒有人過來吃飯?”
龐學林看了一下前兩天從舊貨市場淘到的一只機械手表,笑著說道:“急啥,現在才四點五十呢,時間還沒到,而且大部分學生還在上課,等五點以后就有生意了。”
果然,大約過了十分鐘,進出校門口的師生漸漸多了起來。
不少人對校門口突然多出的這個小攤子感到好奇,不過還沒有人主動過來嘗鮮。
這時,只聽叮鈴一聲,一個六十來歲出頭,頭發花白看起來老教授模樣的男子從校門口出來。
騎車路過龐學林他們的攤位的時候,自行車慢了下來,老者似乎有些猶豫,但最終,他還是離了龐學林和水娃的攤位。
可沒想到,大約過了一分多鐘,老者竟然又騎了回來,將自行車停在龐學林的攤位旁,走上前道:“你們這面里都有啥?”
龐學林眼睛微微瞇起,在這個有些眼熟的老者身上多打量了幾眼,指著招牌笑著說道:“面湯是用大骨熬的,有蘿卜,香菜,蔥花,還有我們自制的辣子,加牛肉的話兩塊一碗,加雞蛋1塊5。”
老者猶豫了一下,說道:“給我來一碗雞蛋面。”
“好勒!”
水娃很快就忙碌了起來,揉面拉面,行云流水龐學林則用一旁的小爐子煎了一個荷包蛋,不到5分鐘的時間,一碗熱氣騰騰的雞蛋面送到了老者的面前。
大瓷碗套了個塑料袋,免去了洗碗的麻煩。
筷子則用的是一次性筷子。
隨后,龐學林將一小瓶辣醬以及一瓶醋送到了老者面前,說道:“老爺子,加點辣子和醋,味道保證不讓你失望。”
老者點點頭,從龐學林手里接過辣醬,說道:“醋我就不要了,來點辣子吧。”
“成。”
龐學林將辣醬交給對方,任由對方自己添加。
老者直接從瓶子里弄出一大勺辣醬攪進面里拌勻,夾起面條用力吸了一口,臉上浮現出一次滿意的表情,說道:“不錯,這辣子味道夠正。”
龐學林笑道:“老人家,您是湘省那邊人吧?”
老者點了點頭,說道:“你這娃娃,我來蘭城快四十年了,都沒多少老家的口音了,你這都能聽得出來?”
龐學林笑了笑道:“可能我這人天賦比較好吧,不同地方的人,不同的口音我一下子就能分辨的出來。”
老者笑道:“你這娃娃,口氣倒是大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