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九四九五年,華威終于推出了屬于中國自己的萬門程控交換機,雖然BUG超多,性能一般,但憑借僅為對手三分之一的成本,對外資品牌形成了強大的競爭優勢。
外資品牌的程控交換機價格也瞬間腰斬為十萬。
等又過了三年,華威機子的性能穩定一些了,故障率是歐美產品的一半了。
這個結果一出來,進口程控交換機價格就開始了跳水過程了。
十萬的機子,五年后一萬,再幾年,很多歐美廠已經倒閉不見了。
至于那塊三十五美金的鐵板?
免費送!
后來明確說,其實沒有鐵板也沒事,就別配了。
而華威也由此開啟了反攻海外市場的道路。
并且一路逆襲,成長為中國科技行業的領軍企業。
其實這就是工業化和國產替代產品的重要性,重要的不是自己的產品是否精致,而是自己的能力能不能讓老外老老實實降價。
后進者是很悲哀的,只能隱忍著。
所謂的雙贏,其實是美麗的謊言。
一開始是落后的沒能力,人家說一萬就一萬。
后來落后者有一些能力了,人家說我讓利五千吧,你的產品別出來搶市場了。
這簡直就是做夢!
后世有幾個很現實的例子。
就像液晶,2001年左右,默克和奇索公司壟斷,液晶價格是36萬美元1公斤,換算成人民幣是近300萬人民幣。
2002年國產搞出來之后價格是18萬人民幣1公斤,而且還賺翻了那種。
一臺42寸液晶面板,用的液晶為5克。
于是后來就有了國內液晶電視大發展。
新能源行業,中國和所有的氣體國際巨頭包括linde,AL,AP,都是世界五百強級別的公司談一種烷烴類氣體的供應。
他們的報價很接近,四萬五千RMB一公斤,即使我們知道他們背后的供應商成本在兩萬五千RMB以下,但也不得不買。
后來我們努力培養了一個國內供應商,成本高一些,兩萬八的水平,國內用三萬一的價格買。
然后不到一年,這些五百強又來找我們了,說兩萬七賣給你們。
按照某些自由市場經濟信徒的觀點,我們應該拋棄國內廠家,和國外大企業合作?
鬼才這么干。
等國內廠商死了,這些國外大鱷會毫不猶豫的漲價到四萬以上的。
順便提一句,和我們談判的,都是國際大公司中國子公司的中國籍買辦。
我們應該感謝中國咬牙實現了工業化。
后世路由器只要一百塊錢一個,功能齊全,如果沒有國產化的話,估計家用路由器都要一百刀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