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產品除了視頻解碼芯片外,還開發了部分應用于電視機、打印機、游戲機等領域的芯片,但都不是特別成功,只能勉力維持公司運營。
每年賺的錢雖然不多,但至少沒有虧本。
對龐學林而言,這就相當于優質資產了。
只要收購了斯高柏,那星環科技在歐美就相當于有了一個橋頭堡。
未來未嘗不能將CVD/DVD賣到北美、歐洲等地。
不過收購這樣一家大公司,遠遠不是龐學林和孫燕生談談就行,孫燕生這次來北京,只是和龐學林確定一下大概的價格,并且草簽收購協議。
具體收購時間,還得等龐學林去北美那邊看一遍,然后雙方律師團進行各種資產統計盤點后,才能正式收購。
兩人大概確定了五千萬美金的收購意向后,龐學林將目光轉向了拉斐爾道:“拉斐爾先生,您這次過來,也是準備出售紅杉資本在斯高柏的股份嗎?”
拉斐爾連忙搖了搖頭,說道:“不不不,龐先生,我這次過來,主要是為星環科技而來!”
“為星環科技?”
龐學林臉上浮現出淡淡的笑容,心里并沒有感覺多么意外。
紅杉資本是唐·瓦倫丁于1972年在加州門羅公園創建的,這位大佬算是半導體產業的元老級人物了,從本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先后任職于雷神公司、仙童半導體公司、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
成立紅杉資本后,相繼參投了蘋果、思科、谷歌、雅虎、甲骨文、LSI等大名鼎鼎的美國科技企業,其中最成功的的莫過于思科公司。
思科系統公司的兩個創始人,桑娣·勒娜和林·博撒克都曾是斯坦福大學的學生。
林是計算機系的,而桑娣是市場系的。
畢業后,這對夫婦分別負責計算機系和市場系的電腦系統。
當時他們為了解決兩系之間電腦網絡不能互聯的問題,決心做一個能連通它們的東西,這就是現在的路由器的雛形。
林和桑娣在1984年自創公司。
當時他們想將公司叫作Francisco,但發現已經被人注冊,所以干脆叫Cisco。
漸漸地隨著公司的發展,思科需要風險投資的注入才能擴大規模。
他們和74家風險投資公司談過,但沒有一家愿意給他們投資,他們根本就認為他們沒戲。
這時,投資過蘋果、3等公司的唐·瓦倫丁出現了,花了240萬美金獲得了思科30%的股份,并且有了人事的管理權。
唐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為思科物色資深的執行總裁。
他最后找到了約翰·莫格里奇。
這位同樣是締造思科奇跡的另一位重要人物。
莫里奇1988年加盟思科,擔任CEO兼總裁。
在他擔任CEO期間,他將一個年收入只有500萬美元的公司,轉變為10億美元的巨頭(1995年),從只有34人的小型公司變成了2260人的大公司。
1990年2月14日,思科成功上市,年銷售額7000萬美金,市值六億。
到了1999年,思科年銷售額破一百二十一億,市值更是創紀錄地突破了五千億美金!
正是因為在投資思科過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得紅杉資本名聲大噪。
后來進軍中國,紅杉資本中國基金也相繼投資了京東,阿里巴巴,螞蟻金服,京東金融,今日頭條,摩拜單車,餓了么,滴滴出行等中國互聯網企業,可以說在中國的互聯網資本市場威名赫赫。
龐學林倒是沒想到,紅杉資本竟然在這么早就將目光投到了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