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嘗到了搜索競價排名帶來的甜頭后,塞繆爾盲目的擴張,試圖與Google在搜索領域市場一決雌雄,而不是把精力集中在自己在行的品牌廣告上,這大大擠壓了雅虎的利潤空間。
2004年雅虎的盈利能力已經達不到華爾街的預期,通過大量拋售手頭Google的原始股在2005年基本維持了股價,在2006年再也沒有Google股票拋售的情況下,股價下滑,從此一蹶不振!
反觀整個雅虎發展歷程,其實不難看出,雅虎只要穩穩守住自己品牌廣告第一品牌的低位,遠遠不會落得如此下場。
但是為何雅虎會鋌而走險硬要在搜索市場與Google掙個你死我活呢?
這其中不乏決策上的失誤,但更多的是來自華爾街的貪婪帶來的壓力!
一旦一個公司盈利沒能達到華爾街的預期,就會被華爾街無情拋棄,包括:下調評級,惡意做空,甚至被直接拆開賣掉!
華爾街更多的是看中眼前的利益,而公司領導層則更需要看重長足的發展,必須在其中找到完美的平衡點,否則將對公司的發展極為不利!
很顯然雅虎沒有一個有能力的領導者能清晰的把握住這一點。
例如:美國有一家網上售貨公司Overstock2005年第二季度的盈利比華爾街預期每股少了一兩個美分,業績一出就被評級公司下調評級,股票狂瀉不止跌掉一大半,后來才知道該公司的股票被對沖基金惡意賣空,賣出股票數量是其實際擁有量的十幾倍!
后來因無法按期交割而作廢,但股票早已一落千丈,公司幾乎關門!
再如:美國AT&T公司1995年被迫分裂成AT&T,朗訊和NCR三家公司。
因為AT&T和另外兩家長途電話公司MCI和Sprint是競爭關系,為了后兩者能賣自己的電話設備將自己的公司分割為設備制造部和電信服務部,這樣MCI和Sprint果然來買朗訊的設備,這造成了朗訊短期內爆發式增長,投資者們大撈了一筆,但是對于公司的長足發展是大為不利的!
等MCI和Sprint電話設備市場飽和后,朗訊為了迎合華爾街的盈利預期,開始貸款給一些沒能力償還的中小公司來飲鴆止渴,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碎后,那些中小公司紛紛倒閉無力償還,造成巨額虧損!
后來還有AT&T公司的一拆四,分為長途電話,移動電話,企業服務和寬帶四個公司,原因也無非是短視和貪婪。
雅虎和Google的競爭是一個必輸無疑的對壘,但是當仔細分析其中原因,不難發現,公司基因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雅虎誕生就是提供網頁搜索服務,2003年收購Inkti搜索引擎后來改用Google,自己卻從來不曾做過搜索,并且雅虎崇尚手工編輯而不是計算機自動處理信息,至今雅虎仍然會用手工調整搜索結果。
雅虎在技術上的缺陷讓其只能算得上是一個傳統型媒體公司,而Google不同,是一個具有優良技術型基因的公司,在Google所有搜索結果和排名都是通過計算機排名,而且工程師具有較高的話語權和地位。
雅虎要是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沒有盲目擴張而是專心做好自己的品牌廣告服務,或者在與Google的競爭中放棄,反而與Google合作,自己回到網絡媒體的地位,則很有可能作為一個強勢媒體公司屹立在互聯網界。
龐學林現在要做的,就是讓雅虎回歸自己本來的位置。
至于未來要不要發展搜索引擎,就看楊致遠和費羅能把雅虎做成什么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