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計算機的設計沿著這條道路發展時,有些人沒有隨波逐流,他們回過頭去看一看過去走過的道路,開始懷疑這種傳統的做法:IBM公司沒在紐約的JhasI.Wason研究中心于1975年組織力量研究指令系統的合理性問題。
因為當時已感到,日趨龐雜的指令系統不但不易實現,而且還可能降低系統性能。
1979年以帕特遜教授為首的一批科學家也開始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展這一研究。
結果表明,復雜指令集存在許多缺點。
首先.在這種計算機中,各種指令的使用率相差懸殊:一個典型程序的運算過程所使用的80%指令,只占一個處理器指令系統的20%。
事實上最頻繁使用的指令是取、存和加這些最簡單的指令。
這樣-來,長期致力于復雜指令系統的設計,實際上是在設計一種難得在實踐中用得上的指令系統的處理器。
同時.復雜的指令系統必然帶來結構的復雜性。
這不但增加了設計的時間與成本還容易造成設計失誤。
此外,盡管VLSI技術現在已達到很高的水平,但也很難把復雜指令集的全部硬件做在一個芯片上,這也妨礙單片計算機的發展。
在復雜指令集中,許多復雜指令需要極復雜的操作,這類指令多數是某種高級語言的直接翻版,因而通用性差。
由于采用二級的微碼執行方式,它也降低那些被頻繁調用的簡單指令系統的運行速度。
因而,針對復雜指令集的這些弊病,帕特遜等人提出了精簡指令的設想。
即指令系統應當只包含那些使用頻率很高的少量指令,并提供一些必要的指令以支持操作系統和高級語言。
按照這個原則發展而成的計算機被稱為精簡指令集計算機(ReducedInstruSetCputer-RISC)結構,簡稱RISC。
精簡指令集在互聯網早期時代并沒有開花結果,wintel聯盟的存在,直接壓制了精簡指令集技術的發展。
這個從ARM公司的發展史就能看出來。
1991年,ARM公司成立于英國劍橋,主要出售芯片設計技術的授權。采用ARM技術知識產權(IP核)的微處理器,在20世紀90年代,處理器的出貨量徘徊不前。
進入21世紀之后,由于手機制造行業的快速發展,出貨量呈現爆炸式增長,精簡指令集處理器憑借低功耗的優勢,迅速贏得手機制造商的青睞。
ARM處理器占領了全球手機市場。2006年,全球ARM芯片出貨量為20億片,2010年,ARM合作伙伴的出貨量達到了60億。
龐學林之所以決定收購ARM,一方面為今后的手機市場做準備,另一方面,他如果準備自己做芯片的話,掌握這樣一個潛力無窮的指令集以及架構,不管是未來學ARM那樣將ARM指令集開放授權,還是直接封閉起來自己開發,都有百利而無一害。
龐學林和黃再興講了一下ARM公司的大概情況,不知不覺,車子順著香江島中環,往山上駛去。
龐學林微微一愣,疑惑道:“老黃,我們這是去哪?”
黃再興笑著說道:“龐先生,這次世界杯,我跟著您也賺了不少錢,所以我擅作主張,在半山給您買了一棟別墅,登記在了您的名下。您三叔三嬸這次過來,我直接將他們安排在了這里。在這棟別墅內工作的菲傭也是我精挑細選出來的,而且我還從安保公司找來好幾位頂級保鏢,負責他們在香江期間的行程安全。”
龐學林笑了笑,說道:“有心了!”
對于黃再興如此示好,他并不覺得有多意外。
這次世界杯他自己賺了六億美金,黃再興估計賺了至少有一億美金。
拿出幾千萬美金買半山豪宅的房價討好龐學林,對黃再興而言,自然是一件再實惠不過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