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娃,你去把鏡膜太陽灶支起來吧,咱們把昨天吃剩下的完飯熱一熱,別浪費了。”
“好嘞!”
水娃忙碌起來。
陸海看著這個年紀和自己一般大小的學生,笑著搖了搖頭。
水娃19歲上小學,27歲才念的大學,到今年博士畢業,已經是33歲了。
照理說,這個年紀博士才畢業,很難在科研上做出什么成績。
但自己這個學生為人勤懇,做事踏實,在科研上反而有一股鉆勁。
自己之所以能夠這么快就搞出納米鏡膜材料,水娃在中間功不可沒。
更讓陸海感動的是,納米鏡膜材料研究成功以后,陸海為了推廣這種材料,傾盡家財,卻始終沒能取得太好的效果。
水娃原本都已經接到了好幾家科研機構的offer,卻因為自己的關系,始終跟在自己身邊。
這半年來更是陪著自己在全國各地東奔西跑,試圖推廣納米鏡膜,卻始終沒什么進展。
蘭城是陸海規劃的最后一站,如果今天還是沒能談成,那么他就會徹底放棄這個項目,帶著水娃返回京城。
畢竟就算他愿意堅持下去,他也不忍心虛耗自己這位注定前途無量的學生的光陰。
水娃沒有在意陸海的目光,他拿起放在角落里一灘如同水銀一般的布匹材料。
這種材料柔軟光滑,輕得幾乎感覺不到分量,表面映著自己變形的怪像,還變幻著肥皂泡表面的那種彩紋。一松手,銀布從指縫無聲地滑落到地上,仿佛是一掬輕盈的水銀。
水娃將布匹材料拿到了外面的陽臺上,然后將與材料相連的一根電線插上了電。
在啟動開關的瞬間,原本柔軟的材料一下子變得堅硬起來,形成了一個傘狀的太陽灶。
按理說,這玩意兒最有用的應該是戶外探險,但偏偏還要連上一根電線。
于是陸海砸了幾百萬推出這款產品之后,直接虧到了姥姥家。
就連網上平臺都賣不出去,只能丟在倉庫里吃灰。
吃完早餐,水娃跟著陸海去了蘭城開發區的一家新能源企業。
這家企業主要做熔鹽儲能光熱電站。
所謂熔融鹽儲能光熱電站技術,實際上是利用硝酸鈉等原料作為傳熱介質,一般與太陽能光熱發電系統結合,使光熱發電系統具備儲能和夜間發電能力,可滿足電網調峰需要。
一般情況下,這種電站需要大量高反射性的材料用于反射太陽光,陸教授研發的這種納米鏡膜無疑具備這樣的潛質。
但水娃并不看好這個項目,一方面,納米鏡膜的太陽反射率雖然高,但與一般的鏡面材料相比,提升不大,而成本卻比普通的鏡面材料高出好幾倍。
而且這種材料需要通電才能形成固定的形狀,雖然需要的電流非常微小,但需要額外布線,施工難度也比一般的熔鹽儲能光熱電站要大很多。
正常情況下,一家企業只要腦子不宕機,是不太可能接受這樣一款產品的。
事實上陸海又何嘗不知。
只是陸海到現在依舊有些不甘心,想抓著這根救命稻草做最后的嘗試罷了。
然而嘗試的結果最終也沒有出乎水娃的預料。
下午兩點,陸海灰頭土臉地從蘭城高新區的數能科技有限公司出來,朝著在外面等候的水娃咧嘴一笑,苦笑道:“水娃,還是沒成,咱們買今晚的火車票吧,直接回京。”
“陸教授!”
水娃張了張嘴,欲言又止。”
“怎么了?”
陸海好奇的看著水娃道。
水娃說道:“陸教授,或許,我有辦法幫你。”
“什么辦法?”
陸海好奇地打量著水娃。
對于自己這個學生,陸海了解并不算多。
只知道對方已經結婚,家里條件應該也不算差。
否則不可能三十三歲了,好不容易博士畢業,還跟著自己在外面胡鬧。
水娃道:“我……我有個親戚,家里比較有錢,說不定我們能說服他投資咱們的項目,而且他現在就住在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