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學林在生物醫學研究中心待了將近一下午的時間,根據石毅、楊和平、安德魯·懷特他們給出的動態APT各項參數,提出了許多有用的修改意見。
他在生化危機世界基本上天天都要用上動態APT技術,對這個設備的性能和各方面參數都了如指掌,因此給出各種有益的意見也就不足為奇了。
石毅、楊和平、安德魯·懷特也不以為意,龐學林名聲在外,再加上和龐學林經常接觸,對于這家伙身上出現什么奇跡,他們都不會覺得奇怪了。
當然,對于動態APT技術,他們三人同樣報以厚望。
冷凍電鏡技術能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那么比冷凍電鏡技術更具現實意義的動態APT技術,無疑也能獲得。
而且龐學林已經獲得過一次諾貝爾化學獎,他們三人,正好可以瓜分一期諾獎。
龐學林在生物醫學研究中心待了一下午時間,了解了一下APT設備的研發情況,第二天,又去了徐興國領導的碳基芯片研發中心。
目前全球半導體材料的發展已經接近物理極限,集成電路代工領域最強的臺積電,已經完成3納米工藝的商業化量產,2納米工藝也接近研發完成。
而中國最強的半導體制造商中芯國際,依舊卡在7納米工藝制程上,與臺積電依舊有著兩代的差距。
之前中美貿易戰的時候,美國曾經對華為發起過全面技術封鎖,號稱任何只要使用了美國技術的企業,都不許和華為合作。
直到鋰空氣電池橫空出世,中國憑借鋰空氣電池的巨大優勢,才算解除了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華為面臨的危機也迎刃而解。
但即便如此,在涉及集成電路高端制造領域,中國與西方國家依舊有著不小的差距。
別的不說,單單阿斯麥公司的極紫外光刻機(EUV),匯聚了所有西方國家最頂尖的制造技術,堪稱人類有史以來最精密的工業品。
與航空發動機一起,成為工業制造皇冠上的一顆明珠。
在硅基集成電路時代,西方國家有著巨大的先發優勢,中國很難在這一領域與西方國家展開競爭。
這一點,就連龐學林也沒什么辦法。
讓他在理論上有所突破可以,讓他快速提升國內工業制造水平,龐學林同樣一籌莫展。
硅基芯片制程上的差距,讓中國很難在短時間內追上西方發達國家。
但硅基領域沒辦法彎道超車,并不意味著沒有另辟蹊徑的辦法。
碳納米管被科學家們給予了厚望。
這與其本身的特性息息相關。
首先,碳納米管芯片身量雖小,但節能增效能力卻更強。
碳納米管是由單層碳原子卷成管狀的碳材料,導電性能極好,而且,碳元素在地球上的儲量十分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