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體進入隧道時,速度為零,然后通過引力不斷加速,抵達地心時速度達到最大,隨后借助地心引力減速,理論上物體從隧道的另一頭出來時速度剛好為零。)
然而這一工程對2125年的人類而言,卻是徹頭徹尾的失敗工程。
它導致的災難數不勝數。
南極庭院工程的第一次災難發生于二十五年前,那時工程進入最后的勘探設計階段,需要進行大量的地下航行。
在一次勘探航行中,一艘名叫‘落日六號’的地下船在地幔中失事,并下沉到地核中,船上三名乘員中有兩人遇難,只有一名年輕的女領航員幸存,她現在仍被封閉在地心中,將在狹窄的地下船中度過余生。
那艘船上的中微子通訊設備已失去發射功能,但可能仍能接收。
這名女領航員的名字叫沈靜,是沈淵的女兒,沈華北的孫女。
《帶上她的眼睛》這部中所展現的正是這個故事。
南極庭院工程進行到第六年時,又發生了慘烈的中部斷裂災難。
由于地球隧道是由內外兩層相互交錯的井圈構成,在裝入內層井圈時,必須首先將已連接好的外層井圈中的物質掏空,以免兩層井圈間混入雜質,影響它們之間貼合的緊密度。
在施工中采用掏空一段外井圈放入一個內井圈的工藝,這就意味著在地核段的施工中,在一段外井圈被掏空而內井圈還未到位的這段時間里,包括接合部在內的兩個外井圈將單獨承受地核鐵鎳流的沖擊。
本來,兩段井圈間的接合部采用十分堅固的鉚接技術,在設計中,應該能夠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承受鐵鎳流的沖擊。
但在進入地核四百九十多公里處,兩段剛剛掏空的井圈處有一股異常強大的鐵鎳流,其流速是以前的大量勘探中觀測到的最高值的五倍。
強大的沖擊力使兩個井圈錯位,高溫高壓的地核物質霎時涌入隧道,并沿著已建成的隧道飛速上升。
在得知斷裂發生后,作為工程總指揮的沈淵立刻下令關閉了位于古騰堡不連續面處的安全閘門,它被稱為古騰堡閘。
這時在閘門下近五百公里的隧道中,有兩千五百多名工程人員在施工,在得知斷裂發生后,他們同時乘坐隧道中的高速升降機撤離,共有一百三十多部升降機,最后一輛升降機與沿隧道上升鐵鎳流保持著三十公里左右的距離。
最后只有六十一部升降機來得及通過古騰堡閘,其余都在閘門關閉后被四千多度高溫的地核激流吞沒,一千五百二十七人殞命地心。
最后一次重大事故則發生在南極庭院工程完工以后的螺栓失落災難,那時地球隧道已投入了正式營運,每時每刻都有地心列車穿行于其中。
地心列車的車廂是直徑八米長五十米的圓柱體,每列地心列車最多可由二百節車廂組成,可運載兩萬噸貨物或近萬名乘客,穿過地球的單程需四十二分鐘,運輸過程只是自由墜落,不消耗任何能源。
當時,在漠河起點站,一名維修工人不小心將一顆直徑不到十厘米的螺栓掉進隧道,這枚螺栓是用一種能夠吸收電磁波的新材料制造的,因而沒有被安全監測系統的雷達檢測到。
螺栓在隧道中一直墜落,穿過地球到達南極站,又從那里向回墜落,在到達地心時擊中了一列正在向南極上升的地心列車。
螺栓與列車的相對速度高達每秒十六公里,這樣的動能使它像一顆炸彈。
它穿透了頭兩節車廂,把沿路的一切都汽化了,這兩節車廂的爆炸,使整列列車以每秒八公里的速度擦到井壁上,在一瞬間就被撕得粉碎。
然而,對人類而言,最大的災難還是這個超級工程本身。
中,沈淵通過他魔鬼般的才華整合了全球的資源,完成了這一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后的超級工程。
但在經濟上的愚蠢也是空前絕后的。
雖然通過地球隧道的運輸極其快捷,且幾乎不消耗能量,用人們的話說,‘扔下去就到了’或‘跳下去就到了’,但由于工程巨大的投資,使得地心列車的運輸費用極其昂貴,這抵消了它快捷的長處,使得地心列車在與傳統運輸方式的競爭中沒什么明顯優勢。
而且南極大開發的過程中,人類的南極夢很快破滅了。
蜂擁而來的工業和過度的開發很快毀掉了這個地球上僅存的潔凈世界,使南極大陸與其它大陸一樣成了一個彌漫著煙塵的垃圾場。
南極上空的臭氧層被完全破壞,其影響波及全球,即使在北半球,強烈的紫外線已使人們必須加以防護才能出門,南極冰蓋的加速融化也使全球的海平面急劇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