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龐學林的這篇論文,無疑使得天平大大地往沈淵那一方傾斜。
甚至于某些原本反對南極庭院工程的經濟學家,也漸漸趨向于支持南極庭院工程的翻版——地球大炮工程。
畢竟相比于南極,太空蘊藏著無盡的可能。
別的不說,單單位于小行星帶的那些礦藏資源,就足以讓全人類為之瘋狂。
作為地球大炮工程的提出者,龐學林也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甚至被輿論提到了和沈淵同樣的高度。
兩人每到一個國家,都收到了該國的廣泛歡迎。
龐學林在訪問美國的時候,與沈淵一同受邀前往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在安理會上做了兩小時的報告。
這場報告,也徹底奠定了地球大炮工程的基礎。
隨后,在沈淵的號召下,來自全球各國的頂尖科學家相繼來到中國,參加地球大炮工程研討會。
龐學林在這一過程中開始嶄露頭角,不管是身后的數理化基礎,還是在工程領域超絕的眼光,都得到了全球科學家的認可。
甚至連沈淵,有時候都吃驚于自己這位弟子,什么時候竟然有了如此深厚的學術功底。
于是,在龐學林進入這個世界短短不到半年的時間后,地球大炮工程正式立項,沈淵擔任該工程的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龐學林擔任副總工程師。
本來龐學林是準備拒絕的,因為這項工程的技術難度雖然大,但并非無法克服。
有他和沒他,基本上區別不大。
他更希望自己能把工作重心放在中微子的研究上。
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的三大任務,地球大炮工程有沈淵在,完成的難度不大。
真正難的是如何救出困在地心深處的沈靜。
龐學林想要救出沈靜,就必須確定落日六號的位置。
而想要確定落日六號的位置,龐學林只有在中微子領域有著跟進一步的突破,才有可能找到答案。
但最終,經過沈淵的勸說,龐學林還是同意擔任副總工程師一職。
當然,龐學林也提前與沈淵說明,他只是在地球大炮工程中掛職,具體工作事務還是希望由沈淵主導。
對此,沈淵自然沒什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