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門的“萬鬼伏尸大陣”兇名在外,聽過的人自是不少。何況顧傾城不但是大派弟子出身,同時還是當朝鎮南將軍,跟鬼門中人也早已不是第一次打交道。
況且這鬼門,據說也是藏匿于十萬大山之中。
位于大魏西南邊疆的十萬大山十分廣大,正因山多,一重連著一重,仿佛連綿不絕,數之不盡,這才得名“十萬大山”。大魏朝與十萬大山接壤的主體部分是在云州,但另有小部分則延伸到了與云州相鄰的越州境內。鬼門所藏身的十萬大山,便是位于越州境內的這部分山中。
顧傾城所率領的鎮南軍雖常年駐守于云州大營,主要防范與對付的也是逃進云州十萬大山內的前梁余孽,但這并不是她唯一的目標與敵人,她的職權范圍也并不只局限于云州一地。
她身為二品鎮南將軍,是直屬于皇帝領導。就算中間再加一個,也是六部之一的兵部,云州的地方官府對她并無任何管轄權,也管不到她的云州大營里。便是云州的州牧,也不過是二品,與她同級。再說她手上又握有兵權,麾下十萬大軍,便是云州牧也不敢輕易惹她。
而且便是論職權管轄范圍,顧傾城的職權也遠比一個州牧要大。她這個鎮南將軍,是有節制西南三州兵事之權,除了她常年駐守的云州外,還有相鄰的越州與巴州。不過她對付的主要目標仍然是前梁余孽,所以還是常年駐守云州,對巴、越二州則是定期巡守。
她麾下的主要兵力也是云州大營內的十萬大軍,對巴、越二州的駐軍只有節制之權,并無調配之權。也就是她能管,戰時也對這兩州的軍隊有指揮權,但并不能隨意把這兩州的軍隊調離州外。其實不只這兩州,她云州大營內的兵力也不能隨意調離出州,需要調配出州作戰時,都需要向朝廷請令,這也是對她權力的一個制約。否則她不但有節制西南三州兵事之權,還能隨意調用,那權力就太大了。
但即便如此,有所制約,她這個節制西南三州兵事的權力也仍然很大。尤其若遇大戰時,她還有臨時節制三州州牧之權,也就更讓這三州的州牧不敢輕易惹這位女將軍了。在西南之地,她可謂是當之無愧的老大,權力比州牧還大。
正因她有節制西南三州兵事之權,越州也屬于她的管轄范圍,所以位處越州十萬大山內的鬼門這種邪道門派,其實也是她平日需要對付的目標與敵人。
所謂“俠以武犯禁”,大部分江湖武人,往往都依仗武力,不太敬畏朝廷,也不太把朝廷當回事。但江湖也有江湖上的規矩,其實并不會一味專跟朝廷對著干。混江湖的大多是為求財、求名,并不是想要仗著武力專門一心造反。許多占山為王的強盜,看似跟官府作對,也只能說是混黑道、混綠林的,便是其中最大的那所謂九大反王,除了屬于前梁余孽的大梁王,也多是盜匪性質,不是一心要造反。
相反,許多地方幫會、門派、世家這些,其實都跟當地的官府關系搞得不錯。比如苗峰的長慶幫,就跟長慶的地方官府關系很不錯,跟縣衙里的許多官吏能搭上話,這才能得有許多便利,更有助于他們發展壯大。跟地方官府勾結在一起,也能更好的發財揚名,還能借著官府的名義拉虎皮作大旗。而官府其實也需要他們來幫助施行政令,維持地方穩定,這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
至于這些人的江湖事,那就隨他們江湖了,官府也甚少插手一些江湖仇殺與私斗。反正自有他們那套江湖規矩,在官府看來,不管誰打誰,其實也不過是狗咬狗,只要不惹出什么大亂子,便都懶得管。
但像鬼門這種邪道門派就絕對不同,絕不能不聞不問,任由他們隨意生事。因為鬼門中人為煉制萬鬼幡,往往會大肆殺生,隨意屠殺地方百姓,這種事自然絕不能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