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靈鶴十三擊》,比前面那套《鶴舞凌云》的輕功身法,要更加精深奧妙許多,招式也更加復雜與富于變化。
兩者本質上就有很大不同,一個只是輕功身法,是提氣輕身,施展輕功的法門,再加上一些施展輕功時的身法變化。用以對敵,也就是趨退閃避之術,算是逃命的功夫。
而另一個則是主動進功性武功,就是用來在與敵人打斗時施展。而與敵人打斗之時,自然也需要把敵人的應變考慮進去,甚至需要考慮到不止是對付一個敵人,因此招式與動作變化自然要更加復雜多變,才能應對打斗中的種種不同變化。并且還要學會活學活用,在實際的對敵中做到根據不同的情況靈活調整與變化,不能死板地硬套。
同一套武功,不同的人學,為什么最終的成就有高有低,有的人能使得厲害,有的人則發揮不出本身威力,除了在練上面的用功程度外,便是要看實際對敵時如何去用了。
有時候臨敵應變的本事,甚至要比不斷下苦功去練更重要。高深的武功就是更重悟性,只有學會思考、學會應變,才能不斷更上層樓地取得進步。只懂得下苦功死練,而不懂得用腦子思考的,永遠不可能把一門武功練到多厲害。
懂得活學活用、臨敵應變的,便是一門普通武功,也能在其手里發揮出莫大威力。比如就像最普通的太祖長拳,在普通人手里使來就是一門普通武功,但在喬峰手里使出來,就能化成絕世武功。
這門《靈鶴十三擊》,因為是由白鶴虛影演練所使,每一擊都似乎能任意轉化為不同的武功,所以從根本上來說,就沒有固定招式。如何把白鶴虛影的演練化為自身武功,都需要從中去仔細參悟。
倒是勾陳此時在自發外功的跟隨演練下,隱隱然就有種神而明之的自然參悟,達到了一種最契合自身的狀態。所以跟隨演練運使時,并沒有任何的停頓與阻礙,使的極為流暢。
手掌在拳、掌、啄之間任意變化,信手揮灑,身姿靈動飄灑,又充滿凌厲之勢,仿佛靈鶴揮翅破空,又仿佛鶴嘴啄食,又或伸爪撥草尋蛇。
空手演練了一番拳腳后,他忽然又隨手抽出插在腰間的那把墨玉折扇,跟著揮扇再度施展演練了一遍。
他此時的身上,并沒有隨身帶什么兵刃,只有這把墨玉折扇經常隨身攜帶,時常把玩。故而眼下別無兵器,便立即抽出了這把折扇當作兵器進行演練。
折扇雖然不是常規兵器,但卻屬于一種奇門兵器。武林中本來就有些門派,是以折扇來當作兵器的,只不過也確實不算多見。
因為折扇的本身用途并不是兵器,且大部分都是紙木所制,也缺乏兵器應用的堅硬程度與殺傷力。但如果是以特殊材料打造的話,倒也能相應彌補這方面的劣勢。有些折扇中再以特殊方法打造,還能暗藏機關,隱含兵刃。對敵之時,倒也另有許多妙用。
不過勾陳手中的這把折扇,就只是普通折扇,雖然本身材質也比較特殊,扇骨是以墨玉制成,扇面是以金絲混合的某種織物,但并沒有暗藏什么機關與兵刃在里面。制作的用途也是當作普通折扇用,并不是當作兵器的。
但勾陳眼下既然已經修煉出了內力,以內力附加使用的話。就算是把普通折扇,也能在他手里發揮出極大殺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