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他大部分閑散宗室本身無權無勢力,但祖上卻都多少出過些實權宗室,也留下了不少人脈與門生故吏之類。這些人全都發動起來,還是有幾分影響力的。
正因為蕭云天所帶領的這些梁朝閑散宗室率先投靠,又在大魏朝太祖開國時立有不少功勞,所以大魏立國之后,太魏朝太祖也因功對這些人做出了封賞。其中蕭云天功勞最大,也同樣被封了位國公,叫安國公。
靈川蕭氏,便正是這位安國公蕭云天的后人,其中還有一些當時與蕭云天一起投靠的梁朝閑散宗室之后。總之,這幫人也都是前朝宗室之后。
大魏朝立國后,這些人自然也要繼續抱團取暖,便合做一處,便有了這支靈川蕭氏。
而靈川蕭氏因為是前朝宗室之后的身份,盡管蕭云天當初也幫助大魏太祖立國有功,更因功被封為了安國公,但究竟身份還是太過敏感了些。所以大魏立國后,因太祖念蕭云天之功,堅決不做那種“狡兔死,走狗烹”之事,但還是被不少朝臣所忌憚。
因此為堵這些人之口,同時也為做一種防范,大魏朝的開國太祖便將蕭云天及當時投靠的那些梁朝閑散宗室以及他們的所有家人,全都盡數遷到了京師左近,方便于就近監察看管。這處地方,便正是靈川,靈川蕭氏得名也是源于此。
大魏京城所在之地乃是中州京兆府,而靈川,便正是京兆府所轄下的一個縣,緊鄰京城。
八大世家前置的那些如隴山李氏、江陵陳氏等,皆是地名。而這地名帶上姓氏,被稱作是郡望。
在大魏以前,前朝梁朝時,都還是實行的郡縣制,那時是州、郡、縣三級。大魏立國后,其實也是基本沿用了沒變,只是把原本的郡改稱成了現在的府。
所以世家所謂的郡望,便是指郡名。而八大世家中,唯有靈川蕭氏不是用的郡名,只是用的縣名。
這卻并非是蕭氏的勢力不及,遠遜其他幾家,而只是為了避嫌,不敢直接冠于京兆之名。蕭云天以前在梁朝時的那個南安郡王之號這個郡望,也是不敢沿用,以免引起朝廷猜忌,所以便自降身份地只用了個縣名充作郡望。
大魏立國之后,這靈川蕭氏也是絲毫不參與任何朝堂政事,只是在江湖上搏名聲。其實這也是一種作態度,專門給魏朝皇帝看的,意思是蕭氏以后只混江湖,不入朝堂,志興完全不在什么家國天下,最多也就是治家,過點兒閑散安生日子,絕不敢有任何二心。
靈川蕭氏做出這般態度后,歷代的魏朝皇帝也都對蕭氏比較放心。而且整個蕭氏家族也實在是離京城太近,等于就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隨時被拱衛京城的大家給盯著,也不敢起什么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