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菱形透亮晶石握在張浦手中,這就是神格。
凝聚神格是成神必經之路,具有著諸多功能,最直觀是輔助推演能力。
不過,想要驅動神格需要消耗信仰之力,要不然如同普通晶石一般。
當然,神格像似一個多功能計算機,神靈諸多偉力由此來展現。
神格并不是針對單一屬性力量,在其中記載光明傳承,不能定義成光明系專屬神格,應該理解成光明神最容易領悟出光明力量更多用途,其余不同屬性力量用神格來分析理解掌握,只是在浪費信仰之力。
“一年多時間里,才收集12點信仰之力,看來前身對傳道上不是很理想。”張浦自語道。
聚集地一共有上千人,根本沒有所謂真正信徒,連泛信徒都是極少數,他們從內心不太認同教義。
實際上,傳播信仰條件很苛刻,不是表面上裝樣子就行,而且,圣堂傳遞是一種信念形式,而不是傳統意義上信仰崇拜形式。
前者,嚴格意義來講是理念傳播,后者,必然需要擬人化或者明確崇拜目標。
再則信仰傳遞,必須內心認同和認可。
如果是神靈信徒,僅需降下神跡就能加深信仰,若是原始崇拜形式,遇上自然現象即可加深信仰,其次,類似地球狀況,并不存在神靈,完全依靠主導力量推動信仰傳承,一代代人觀念灌輸下,必然深入人心。
信念形式,需要群眾基礎具有很高認知思想開化,簡單來講,必須傳道對象群體教育水平跟得上。
聚集地內的幸存者對待圣堂觀念,其實同欺壓過他們的勢力概念差不多,只是方式更柔和,更容易讓人接受,從來沒有意識核心理解。
大黑暗時代持續太久了,基本上喪失知識傳承,已經是一群文盲,生存依靠經驗主義。
“信仰之力分成兩部分來使用,輔助推演和轉化成力量。”
張浦簡單來規劃,神格能將信仰之力轉化成自身理解的力量,好在第一個境界并不需要多少信仰之力,其次推演肯定是占據大頭。
第一重境界是重中之重,必然需要延續性,以及很高可塑性。
該世界曾經存在過的修煉體系,泯滅在歷史長河中,肯定不具備對抗現狀實力,那么結合張浦獲得所有知識,兩個世界知識融合,定然質的飛躍,要不然始終是徒勞。
一道意識投入神格內,發出推演指令。
剎那間,張浦進入不喜不悲裝備,一念間涌現出已知想要知識,包括已模糊不清的內容,同時,進行賽選整理融合。
整個過程僅維持九秒就結束,張浦眼耳鼻間溢出鮮血來。
“身體素質太差,九秒時間是極限,那怕再多一秒必定腦死亡。”
但是一秒時間推演程度,絕對超過一個月自己推演,毫無疑問,簡直就是演算神器,而且,對身體傷害很小。
一枚盡顯神圣的徽記烙印來意識海中,集合眾多修煉體系融合出來最終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