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時節的江南是副甚樣的畫面?
作為一個穿越者,鄭芝龍的腦子里很自然的就想到了后世的江南古鎮,想到了白居易的《憶江南》,想到了書本上所描述的煙花三月煙雨時。
在鄭芝龍的心中,此時的江南那就是一場姹紫嫣紅鶯鶯燕燕的盛宴,煙雨下的美麗,如一幅展開的妙曼畫作!
細如薄霧的絲雨縈繞人的心簾!
朦朧,簡約,溫婉,如詩如畫,映在你的眼簾!
這就是他心中三月末的江南,簡而言之一個字:美。
乘船從長江口入內,鄭芝龍看著兩岸的秀麗風情,看著江上的烏蓬小船,岸上村落的白墻烏瓦,很是有種叫他“果不其然”的滿意。
加著如絲如霧的細雨,在浩蕩江面上觀景色,這種美,真不是后世的古鎮或是密布如林的現代建筑可以比及的。
隨著船隊的深入,繁華的長江水道也逐漸展現在他的眼前。
寶山、吳淞、劉河堡,三座臨近長江的衛所千戶城,依次出現在鄭芝龍的視線。
沒有出乎他的預料,明明只是千戶所城,但城門口車水馬龍,人頭攢動,卻比登萊境內的縣城尤要熱鬧許多。更別說城墻外一片片比鱗次櫛的民居了。
只看這三處軍用的千戶所城的模樣,江南的繁榮就可見一斑。
而同樣的,看著眼前這三處本意為軍兵武事之地的千戶所城,變成如今之模樣,那江南之地的武事就也不問可知了。
鄭芝龍再想了想齊魯之地因為清軍這番入塞的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士紳官民,再看看眼下這江南民間的‘安定祥和’,心中只能嘆息。
大明王朝對江南地方的掌控力真的是……不堪的很啊。
船隊不見停下,直直向西。
鄭芝龍這是要去崇明,拜訪沈家。
因為所乘坐的大鳥船吃水較深,故而不能穿越多淺灘、暗沙的江北岸水道,而在江南岸沿著南岸水道直直航行,先后路過南沙、長沙,這才到了崇明沙。
如今的崇明與后世的崇明可大不一樣,后世的崇明島是滿清乾隆時候,長沙與周圍南沙、平洋沙合并為一沙洲后的島嶼,崇明島的基本輪廓到那個時候才以形成。
而現在的崇明沙,只是后世崇明島西部的一段。
碼頭上披紅掛彩,鑼鼓喧天。沈家對于鄭芝龍的來訪非常的看重,就像鄭芝龍把崇明沈家看做很重要的一個政治盟友一樣,沈家更加很看重鄭芝龍。
因為,鄭芝龍的潛在實力比沈家主導的沙船幫可強的很多,閩海王的力量足以輕易地顛覆東南沿海。更別說現在鄭氏的陸軍也一樣表現出了強勁無比的戰力。
往昔瘸著一條腿的鄭氏都可以輕易地把南方變成一鍋粥,就更別說現在兩腿具在的鄭氏集團了。
而沈家呢?
他們及整個沙船幫的力量主要體現在朱明秩序之下的‘世界’。
以沈廷揚的能力,還有沈家的實力與在江南的影響力,只要崇禎帝南下,那絕對就會是南明朝堂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畢竟防御江淮離不開水軍,而水面力量則正是沙船幫的專長。
鄭芝龍是不會摻和南明小朝廷的,只會以一個聽調不聽宣的外地諸侯身份立世,但他必須在南明朝中存在幾個強力的盟友不是?蔣德璟不算數。
所以啊,他這次來就是要加深自己與沈家的聯系的。
那不止會繼續雇傭沙船幫的船只向芝罘島運和覺華島送各類物質,還會與沈家人談一談軍火貿易。
火槍火炮,刀槍兵甲,以鄭氏現今的軍火產量,完全可以分出一部分給沈家的。
而有了這東西做底兒,沈鄭之間的盟友關系就夯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