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己當然不會淋雨,隨船的勛貴皇戚、文武大臣們也不會淋雨,但岸上的軍兵和無數臣僚眷屬呢?
泥濘之中,落隊的人就更多了。還有一輛輛的馬車,甚至是受傷的馬騾,從通州到香河,從香河到武清,沿途路上,越接近津門,那拉后的人和馬騾牲畜就越多。
一只只木箱被拋棄在路邊,甚至直接被推進溝里。上好的綾羅綢緞,珍貴的古本善本,還有衣物,乃至是一些個首飾玩意兒,等等,都被丟的到處都是。
這就是逃難。
隨身的物件只會越來越少。
不然,張家灣的那些個漕船怎么會那般珍貴呢?
如此就高興壞了沿途路上的百姓了,能有發財的機會——對于他們而言,一件綢緞衣服都是筆大財,老天爺更賞臉的下起了雨來,這果然是新潮新氣象啊。
大順朝可是三年不征的,前明欠下的糧款更一筆勾銷,壓在京畿百姓心頭的一座大山直接被掀翻了。三年不征更是能讓他們大大的緩過一口氣來。老天爺也賞臉的下起了雨,這說明什么?說明大順朝是真的得了天命,大順天子才是真龍天子。
大順朝真的是大順啊。
一句口頭上的許諾和這一場非常及時的春雨,李自成就不自覺的收攬了整個京畿黔首的心。
可以說,李自成在京城的開局就是王炸。
但李自成的得意就是崇禎皇帝的失意了。南遷隊伍里自然不可能有閑話傳進他的耳朵里,可他自己又不是瞎子,雨水越下越大,崇禎自己也醒悟了來。
登基十七年里,因為天下頻頻大旱,他多少個日夜不得安寢?這些年為了求雨,他都不知道多少齋戒沐浴了多少回,給老天爺燒了多少炷香,但哪一次是如意的?
老天爺給臉下了一遭雨,崇禎帝能興奮的多吃下一碗飯。
但現在呢?
自己前腳出了燕京城,老天爺后腳就下了場大雨。“大明真氣運盡矣了么?”
由不得崇禎帝不胡思亂想,在如今這個時代,‘天命’兩個字還是有很大的影響力的。
但崇禎也明白,自己就算再沒天命,去了金陵之后也要振作起精神來,守住那半壁江山。否則他日后沒臉去見老朱家的列祖列宗啊。
作為一個帝王,哪怕是一個不合格的帝王,十七年職業生涯所賦予的經驗,也讓崇禎帝把目光已經從燕京城挪開,關注起了金陵,關注起了江南。
就在這趕去津門的路上,他已經發去密旨給金陵的史可法,還有鳳陽的盧九德與黃得功,甚至還估摸起了崇明沈家與鄭氏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