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芝龍海寇爾,不修道德,不識仁義,寡廉鮮恥,忘恩負義。若無大明,他區區海寇豈能做大?”崇禎帝氣的咬牙切齒。
在場眾人都不敢言語。
駱養性啪的跪倒地上,“陛下,鄭芝龍謀逆之心,由來已久,臣之錦衣衛多有風聞,只一直不得確鑿之證據,不敢胡言亂語,污蔑朝廷大將。此番釀此大禍,臣罪無可赦,還請陛下責罰。”
蔣德璟本已經打定主意只做啞翁的,此時也不由得看了駱養性一眼。這廝明里是個自己請罪,實際上就是坐實鄭芝龍謀逆之事啊。
不過他還是一個字都不會說的。
“不能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現在知道有罪了,朕要你有何用!”崇禎帝對著駱養性疾言厲色的,但誰都知道這不過是在做樣子。
駱養性可是崇禎帝的心腹。
“現在鄭芝龍已露出反跡,朝廷又當如何處置?今日在場的都是朝廷重臣,朕允你們盡抒己見。”
崇禎今天就是問計的。
鄭芝龍別看已經反了,但對金陵的威脅暫時還不大。畢竟鄭家的水師沒有殺入長江中么。而沈廷揚之前孤身入京,也向崇禎帝表了忠心。鄭芝龍要敢來犯金陵,他便是粉身碎骨也當不后退一步!
崇禎帝覺得自己還能很從容的來解決這一問題。
“功高如中山王、開平王者尚是逝后追封,鄭芝龍何德何能,竟要生受王爵?”錢謙益第一個站出來反對道。“若是應其索求,則朝廷威嚴又將置于何地?”
真封鄭芝龍為齊王了,他能嘔出病來的。
“如此狼子野心者殺之且不足,何以授之王爵?”何騰蛟跟著叫道。這家伙跟馬士英是同鄉,但現在卻正積極與東林黨靠攏。
“大宗伯(禮部尚書)所言甚是。功高若中山王、開平王尚是逝后追封,鄭芝龍何德何能!”
堂上立刻就響起了一片應喝聲。
但有贊同的就有反對的,張國維立刻就道:“陛下,臣以為大宗伯此言差矣。鄭芝龍手握重兵,舉足輕重,豈可輕之?若起惱怒,一遭暴起發作來,朝廷又如何是好?故而臣以為當懷柔以對。”朝廷都對韃子低頭了,何以不能再對鄭芝龍低頭?
至于以文馭武,以文壓武,呵呵,如今亂世時候還是不要言語罷了。
“張閣老老成持重,臣附議。”
“當務之急朝廷該以恢復軍力第一。少生事端最佳,對鄭芝龍當以懷柔安撫為上!”
兩派人僵持不下,第三派人就粉墨登場也。
打頭炮的卻就是被崇禎帝招入朝的明末巨貪朱大典。捋了捋胡須,說道:“陛下,張閣老此言差矣,大宗伯所言也欠思量。以老臣之見,那鄭芝龍如此上奏左右不過是試探朝廷一二。今大義在于陛下,封賞恩出于上,豈有臣子求爵之說?陛下當正言次之。然鄭芝龍席卷齊魯,鏖戰河間,勞苦功高,不若該其封爵為萊國公?”
后者可比搞笑一樣的泉國公正式多了。
那是正兒八經的商周古國。商代始封,西周為諸侯大國。爵位為侯爵,后改為公爵。唐代的杜如晦,宋代的呂蒙正、寇準,皆被封為萊國公。而且地方也正合適。
可以說是綜合了兩派觀點的中庸了。崇禎帝嚴峻的臉上露出一抹和緩,相比來還是朱大典合他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