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惟忠是西軍大將,在西北抗擊西夏多年,功勛卓著。方臘起兵造反,他也隨西軍南下平亂,還提拔了韓世忠。
在趙桓的旨意里,他還是大元帥府的都統制,實權還在黃潛善之上。
可在黃秠的口中卻還是洗刷不了‘康炯’這個名號所代表的意義。
黃潛善以己度人,覺得楊惟忠難保不心動。
現在被兒子這么一說,便更是動搖了。
楊惟忠再效忠大宋,也不能否認他是在遼地長大的。他在遼地生活多年,親友豈會少了?女真滅遼,他的親友必多有人在戰事中罹難,現在燕王是一等一的對金主戰派,人還沒過黃河就連連發布檄文叫囂著要收復燕云,楊惟忠豈能還效忠汴梁?
“但為父始終未收到燕王書信,這叫老夫如何心安額?”
沒有燕王的招攬書信,這就代表著燕王不重視自己啊。就是投奔過去,也難得意。
這就是黃潛善另一個擔憂了。
“父親,燕王不來書信,您就更要主動了。……孩兒怕,燕王是在楊惟忠身上下功夫。”
有其父必有其子,黃潛善不是啥正面好人,黃秠也不是甚好鳥。
黃潛善渾身一震,一巴掌拍在大腿上,“為父老了,真的老了。”要不怎么就沒想到這一點呢?
“伯瑞,快于為父取筆墨來。”
黃潛善立刻就手書一封,然后叫來心腹,護衛著兒子快馬向大名府奔去。
而這個時候的楊惟忠,那還在猶疑不定呢。
對于一個歷史上的奸臣和一個雖然沒有聽說過,但卻在西北戰功卓著的宿將,趙構當然選擇了后者。可是楊惟忠因為祖上的事兒,生平最在意的就是氣節和聲名,雖然知道趙構是絕對的主戰派,心中也對女真恨之入骨,但他還是不能迅速做下決定。
劉正彥嘴皮子都磨薄了,楊惟忠還是在猶豫中,以至于趙構拿到黃潛善的手書后,大笑著親筆寫信給劉正彥,任命他為大元帥府左軍副都統制,劉正彥受到信后拿給楊惟忠看,后者才知道自己已經被黃潛善給賣了。
宋軍以軍統制(都指揮使)為頂點,作戰時候諸軍統制不相統屬,遂拔其中一人為全軍都統制,統率諸軍,同時設副都統制為其副手。
歷史上的王淵就是趙構大元帥府下屬駐軍的都統制。
但在這個時空里,趙構卻把手下的兵馬一分為五,設立了前后左右中五營。每營設正副都統制各一。
劉正彥等于是一步就邁進了趙構手下的高層將領之中。可他爹是劉法,自身本領也不弱,諸人也都知道他是趙構心腹,如是,一切就都很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