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當老師看著傻就一定真的傻嘛?
女老師是一個挺較真的人,她走下了講臺,朝著方解走來,不多幾步就發現了這家伙呆若木雞的原因:
沒帶課本。
再一看他身邊還有兩個男生正大呼扯小呼,更是氣不打一處來,一種“學生不尊重自己辛勞付出的委屈與憤怒”油然而生,馬上就想張口斥責——
這時方解嘴巴又動了動:“呃,是‘王茂蔭’,老師。”他仍然沒有反應過來老師問的是什么,可腦子里不由自主地就蹦出這個名字。
他周遭一群學生又是一陣私語,女老師卻又皺了皺眉,以為方解是得到了周圍同學的提示,并不肯輕易放過他,尤其是連課本都不帶、完全來混的樣子,看著他的眼睛,繼續道:“那你說說,這人做過什么事,因為什么被寫進了書里?馬克思又是通過什么渠道,知道了這個遠隔重洋、甚至連大部分中國人都不知道的清朝人呢?”
要是說剛剛那個只是送分題的小玩笑的話,那現在這個就不是幾個字、一句話可以講清楚的東西了,女老師也有點要跟他較勁的意思。
看著方解一時愣住的樣子,女老師不禁有些許得意,難住了壞學生的痛快感:“答不出的話,就要換別人了。”冷笑著轉身走向講臺,要在“王陽華”的名字上扣他5分。
這個對方解來說其實無所謂的,但其他學生們還是有憐憫心的,加上這哥們畢竟是代王陽華來的嘛,有學生就回頭把課本遞到方解面前——
女老師提起筆,要在名單上做標記了,這時候方解忽然開口了——
他把好心來幫他的同學的課本推回,示意自己不需要,然后道:“這人是清道光年間的進士,咸豐年間任戶部右侍郎,咸豐年間為給清政府籌措軍費,曾上書《條議鈔法折》,諫言發行紙幣。以后又上過《論行大錢折》,談論對通貨膨脹政策的看法,之后又再上《再議鈔法折》,主張將朝廷原來的不兌現紙幣改為兌換紙幣,觸怒皇帝,調離戶部……”
方解與女老師對視,不假思索,侃侃而談,把周遭學生都聽得一愣,面面相覷,女老師也是格外驚訝——就算這家伙抓緊時間瞄了兩眼書,可能一下記下,不很簡單,更要緊的是……
書上并沒有寫這么多啊……
方解一旦開口顯然就剎不住腳了,旁若無人地繼續道:“這些奏折被當時俄國駐北京布道團的巴拉第收錄在1857年出版的《帝俄駐北京布道團人員論著集刊》里,第二年德國人卡爾·阿伯爾和弗·阿·梅克倫堡將巴拉第的《帝俄駐北京布道團人員論著集刊》翻譯成德文出版,并更名為《帝俄駐北京公使館關于中國的著述》,馬克思正是看了這本書,注意到了王茂蔭及其貨幣觀點,并把這些寫進了《資本論》……”
看到方解越說越多,越聊越起勁的勁頭,沒有一個人想去打斷他,臺上的老師也是。
“不過王茂蔭這個人也是蠻慘的。”方解感慨道:“當他扶繼母的靈柩回鄉時,恰逢太平天國之亂,家鄉祖宅全部被太平軍付之一炬,人丁寥落,親友流亡,沒幾個月就在老家病逝了。”
對方隊長來說,對這個人了解其實并不怎么奇怪,他更了解的,是這個王茂蔭的侄子王季同。
因為這個人,聯合其他12人,在咸豐、同治年間,組建了一個組織叫“忠義十三太保”,以后叫“濟民商會”,現在的——
金撲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