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侍講學士王華看著殿中的張昭,心里搖頭。
他性情敦厚,但能考中狀元,他的智商能差嗎?
張昭的策略他看的出來。但不得不說,這有點異想天開。沒見本朝的勛貴成國公都在學文士嗎?
武勛們與國同休,子孫享受著榮華富貴,早不復祖宗的血勇。在政治上和文官集團爭雄的想法早就熄滅。
現如今,真正和士人們爭鋒的是宦官集團。真以為成化朝的大太監汪直在亂整文官嗎?后面是天子的默許。
兒子(王守仁)今天早上出門前還給他說張昭必有脫困之策。但現在看來:一念之差,滿盤皆輸。
到底還是太年輕啊!
…
…
李東陽留意到張昭的小動作。
事實上,此時能站在武英殿中的都是人精,對張昭這“幼稚”的想法都能看穿,區別之在于時間的早晚。
昨夜里,他族弟帶來張昭的答復。
他問:“宮中鼓聲、足球,到底怎么回事?”
張昭答:“足球是練兵之法。鼓聲是宮中傾軋的緣故。”
他大約明白是怎么回事。張昭大概想通過進獻練兵之法在宮中自保。然而,朝中人人都看的天子有振作武備之意,為何無人在此事上投機?
究其原因,國朝軍隊的戰力下降不比開國之初,如今京營、邊軍的精銳打不過蒙古人。
李東陽輕輕的嘆口氣。年輕人想法是好的,但是沒經過官場的洗禮,太過于稚嫩啊。
…
…
謝遷側身瞪張昭一眼時就看到張昭的“小動作”,心里嗤笑一聲,見李東陽有說話的意思,搶先道:“陛下,張昭誘導太子嬉游。臣請將其逐出東宮,奪職、仗責,以儆效尤!”
李東陽看到彈劾張昭的奏章,就知道天子必定會召見太子當面問詢。所以,他根本沒有急匆匆的去通知張昭。而是穩當當的叫李教諭居中傳話。
李東陽看得出來,謝遷當然看的出來。他票擬的意見寫的重,那只是個姿態。這會真處理的時候,自不會還要求將張昭下獄。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事情到這一步,那已是白刃相博。
張昭深深的吸一口氣,壓住心底亂七八糟的想法,靠人不如靠自己,對御座上的弘治皇帝躬身行禮,朗聲道:“陛下,臣愿以此法練兵。證明臣所言非虛。”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你謝遷總不能顛倒黑白吧?營造大勢不成,他也只有博一把!
李東陽半步腳都邁出來了,這時腦子急轉,順勢道:“陛下,既然張昭愿意去練兵證明自己,可令他不再隨侍東宮。屆時,若兵未練成,證實為虛言,兩罪俱罰。”
李東陽還是有回護張昭的心思。他這是在拖延時間。
只要張昭出了東宮,謝余姚還好意思盯著他?至于,練兵驗收的問題,總歸是有辦法。他相信張昭敢“獻計”,足球應該是可以增加體能的。
一直站著沒說話的劉健走出來,斷然的道:“臣以為可行。”謝遷的想法他知道:不能讓東宮好武事。但他不想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