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升看著張昭笑起來,對弘治皇帝躬身行禮,“老臣附議。”謝公尤侃侃。論胡攪蠻纏的功夫,國朝還是這位第一。你張昭不是挺能的嗎?好,請繼續你的表演。
劉健也表態道:“此議可行。”
弘治皇帝覺得謝先生有點強人所難,但這最基本的邏輯,事情是在你手上出錯的,你負責善后,這有問題?同時,他心里也想讓張昭試試。萬一成了呢?畢竟當初張昭對互市的貿易順差和商稅描繪的前景很動人。
“可。”
…
…
東暖閣這里“散會”后,弘治皇帝也沒有留張昭單獨說話。其余各人心情不一。
像成國公朱輔心情就不甚美麗。謝閣老的意思,張昭要是事情沒辦好,再追究責任。但是,這個責任相比于“韃靼使臣殺人”、“兵圍驛館”的罪名就小的多。
司禮監掌印太監陳寬臉色沒什么表情,心里在罵娘。這個御前會議的結果,意味著他下次見到張昭,最好還是要給個笑臉。
文臣們如張升、劉大夏臭著臉離開。張昭罵人,他們能給好臉色?不出意外,回頭小道消息會漫天飛。
李東陽喊住要走出宮殿的張昭,“子尚,隨我走兩步。”帶著張昭順著人流往文淵閣而去,“子尚,劉東山清修剛介,中實坦易。都是為國事,勿要心中介懷。”
劉東山就是劉大夏。其人號東山。
張昭心道:真是因為沒有私怨,只是在國事上看法不同,所以才難以化解啊。想歸想,他并沒有表現出來,拱手道:“閣老教誨,學生省得。”
李東陽看似剛才并沒有幫他說話。但其實還是支持他的。李東陽讓巡城御史李道立帶兵把韃靼使臣的驛館圍起來,這就是支持。張昭心里有數。
李東陽身量中等,其貌不揚。笑一笑,說道:“和韃靼的談判,盡量談下來。小王子不愿意談,鄂爾多斯萬戶、永謝布萬戶未必就不愿意談。”
張昭道:“學生盡力而為。”
和李東陽敘話完,李東陽回內閣處理政務。張昭從東華門出皇城,帶著親衛們,先到棋盤街后的六部衙門匯合焦芳、王華,一起往南城而去。
…
…
南城,崇福寺旁禮部的驛館中。一行二十余人的韃靼使團上下正陷入焦躁中。
怕是肯定有點怕的。新軍衛指揮使張昭在草原上兇名赫赫!這個名字,在韃靼六個萬戶部的貴族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更多的是焦躁。
驛館的正房大院中,小王子(達延汗)的長子圖魯咬著牙,聽到外面給明廷的軍士包圍起來,許進不許出,低聲吼道:“明人想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