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看,張昭從一介平民爬到如今的位置用了多久的時間?就拿國泰商行來舉例,他老劉坐在司禮監掌印的位置上,想要一年給皇帝找個四五十萬兩銀子花花,都覺得困難。
張昭也沒指望朱厚照、劉瑾回答,直接給出答案道:“土地兼并日益激烈,在籍百姓減少,所以賦稅收不上來。
大明開國這些年積攢的財富都集中到20%的人手中。藏富于民不是這么個藏法。
所以,我建立國泰商行,和這些人直接競爭,收攏財富歸內帑并養新軍、研發技術。
國泰商行此時承擔的是秦漢少府的職責。
這是第一步。要出來競爭。第二步,隨著國泰商行的規模日益擴大,管理的商行數增加,就要不斷的把一些成熟的行業剝離開,歸于朝廷掌管。
繳納足額的商稅,給朝廷增加稅收。并吸納足夠的人口,穩定就業。這些商行也就是國有企業。”
張昭道:“殿下,之所以要這個名頭,就是為日后歸還給朝廷方便。當然,更要的是絕對不能允許大明的軍隊自行掌握財權。餉銀必須要走撥款的流程。否則,將來會有藩鎮之禍。新軍營此時的情況屬于特例,所以,這個名頭一定是要的。”
劉瑾眨眨眼睛。這你都敢說?自己給自己挖坑埋掉?
朱厚照不以為意,直率的道:“我信得過你。”
劉瑾:“...”
張昭就笑,和朱厚照舉杯共飲。
朱厚照再問道:“張昭,你說我父皇修建夏宮之前打算先修西苑,為驗證你說的拉動經濟之效果,這又是怎么回事?”
張昭也不覺得煩,和朱厚照一邊喝酒,一邊閑扯,說道:“這事啊,說起來又有點繞。
譬如歷代先帝和陛下要修繕宮殿,朝廷諸公們肯定要勸諫。原因有兩個。其一,人君當神器之重,應當興簡樸之風,以為天下表率。其二,修繕殿宇勞民傷財。
為什么?
因為會無償的占用勞役,使喚工匠。所以這個說法是對的。但是,如果用內帑的錢來修繕呢?讓基建商行去承接這個工程。
花出去的銀子購買材料,基建商行賺錢要交稅,要給工人們發工資。這就形成一個經濟循環。謂之:拉動經濟。”
“說到這里,我也不瞞殿下。咱們倆處的這個片區域,我打算在修繕之后捐獻出去,搞一個文科大學,專門研究經濟之類的學問。目前大明很少有這個研究。”
“啊…,你要捐獻掉?”朱厚照單純的覺得可惜,有點難以理解。這么漂亮的景色,花大量銀子修建園林,再捐掉啊?
劉瑾、谷大用幾人張大嘴巴,足可塞得下一個雞蛋。對于太監們而言善財難舍啊!
張昭笑笑,道:“這是我思考已久的想法。兩個原因。第一,就是剛剛說的,填補空缺嘛。第二就是我一個伯爵占這么大地方,招人眼紅啊!”
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要找一批人,找一個地方,和河東派爭論,打擂臺。學術嘛,你們爭起來先,我退后。
不要求多,給我爭取五年的時間。等紡織機的威力爆發出來,爾等就知道,什么叫做“歷史車輪滾滾而來”,什么叫做“爾曹身與名俱滅,不盡長江滾滾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