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韓湛帶著張郃的大軍,與典韋、郭嘉他們合兵一處,向廣平城開拔時,嚴綱所率領的三萬騎兵,終于抵達了界橋。而堅守在這里的麹義部,只有區區三千人馬。聽說公孫瓚的三萬騎兵,距離界橋只有二十里之遙,麹義的部下頓時亂了套。
想到要以步兵擋住十倍的騎兵,只要是一個正常人都覺得根本不可能。因此帳中的一名軍司馬出列,向他懇求道:“將軍,我們只有三千人,根本擋不住公孫瓚的騎兵,還是快點撤吧!”
麹義聽后,面無表情地問軍司馬:“你說說,我們該撤到什么地方?”
“廣宗城就在西南方向,距此只有五里。”軍司馬慌忙答道:“我們可以撤到那里憑城據守。公孫瓚都是騎兵,無法攻城,我軍可保無恙。”
“我們撤到廣宗,堅守不出,就聽任公孫瓚的大軍直奔冀州城嗎?”麹義的目光在帳篷里每一位部下的身上掃過后,淡淡地問道:“誰還有同樣的想法?”
見麹義沒有責備請求退兵的軍司馬,其余的部下也紛紛出列,表示自己也是贊同退兵,廣宗城雖然破舊,但公孫瓚都是騎兵,要想攻破也是不容易的。
麹義咧嘴笑了笑,隨即抽出了腰間的佩劍,一劍就將那名軍司馬砍翻在地。接著又上前補了一劍,將軍司馬的首級砍下來,高高地舉了起來,厲聲說道:“要是誰再言退兵,他便是你們的下場。”
說完,他把首級往地上一扔,吩咐進賬的親兵:“將他的首級掛在旗桿上示眾!”
強弩兵的軍司馬戰戰兢兢地問:“敢問將軍,您打算如何迎擊公孫瓚的騎兵?”
“在界橋的西面百步外布陣,”麹義指著掛在帳篷一角的輿圖,對自己的部下說道:“布雁形陣,前排為刀盾兵,第二排為長槍手,第三排位強弩兵。等公孫瓚的騎兵進入射程后,由強弩兵抬弩射擊,用弩箭殺傷他們的騎兵。而刀盾兵和長槍兵,則負責對付那些盯著弩箭,沖到我軍陣前的零星騎兵。”
“將軍,我軍為何要在界橋的西面布陣啊?”另外一名部下不解地問道:“我們完全可以依托石橋布陣,將公孫瓚的騎兵擋在橋的東面。”
“騎兵靠的是沖擊力,如果我們在橋的東面布陣,他們強大的騎兵就能憑借數量上的優勢,和沖擊速度,將我們額的雁形陣沖垮。”麹義見自己的部下不理解自己的部署,連忙向他們解釋說:“公孫瓚的騎兵在過橋時,為了防止發生碰撞,他們不得不減慢速度。假如將陣型布置在橋的西面,就可以利用他們的騎兵剛離開橋面,還沒來得及提速的有利時機,向他們發射弩機。到時,他們的騎兵就是再多,在我們的雁形陣前也是一群待宰的羔羊。”
“將軍英明。”麹義的話剛說完,帳篷里立即響起了一片奉承的聲音:“如此一來,我們定可大敗公孫瓚的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