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從桌案上的匣子里,抓起一支令箭,對顏良文丑二人說道:“你們二人領兵五千,去將蔣奇、呂曠、呂翔等人召回,若有推搪,立即格殺勿論!”
顏良上前接過令箭,用洪亮的聲音回答說:“末將領命!”
等顏良文丑兩人邁著大步走出了大帳之后,袁紹咬牙切齒地說:“韓家小兒,爾有何德何能,居然可以讓這么多人去投奔你!”
“主公請息怒。”見袁紹一副怒氣沖沖的樣子,逢紀連忙上前相勸:“只要有顏良文丑兩位將軍出馬,蔣奇之流就只能束手就擒。只要將他們三人明正典刑,看今后誰還敢去投奔韓家小兒。”
袁紹對顏良文丑的能力還是無條件信任的,否則他也不會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遇到華雄久戰不下時,發出“可惜吾之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的感慨。此刻聽逢紀這么一說,他的心情頓時好了許多,他點點頭,說道:“既然如此,那我們還是繼續討論如何攻城一事。”
蔣奇、呂曠、呂翔早就做好了出走的準備,在得到袁紹的允許后,慌忙就帶著軍隊離開了大營。而顏良文丑領命后,還要重新集結兵馬,等他們兩人率兵出大營之時,蔣奇他們的軍馬已經在五里之外。
雖然兵卒已是一路小跑,但蔣奇卻還在不停地催促:“快點,動作再快點!”
呂曠看到兵士們跑得氣喘吁吁,有些于心不忍,便對蔣奇說:“蔣校尉,我們離開大營已有五里之遠,想必袁紹就算派人來追,也追不上我們了。”
“不行,”聽到呂曠這么說,蔣奇把臉一板說道:“在沒有和亭侯派來的兵馬匯合之前,我們切不可掉以輕心,一旦袁紹派人追來,你我性命難保!”
見蔣奇把事情說得如此嚴重,呂曠不好反駁他,也只能催促自己的部下加快行軍速度,全速趕往黃忠劫糧的地點。
館陶城墻上執勤的一名屯長,見遠處的袁營有大隊兵馬出營,朝著西南方向而去,連忙派手下的一名兵士向韓湛稟報。韓湛看了一眼擺在桌案上的輿圖,笑著對郭嘉說道:“奉孝,看來是蔣奇他們將兵馬從大營里拉出來,要不了多久,他們就能與黃校尉匯合。”
郭嘉聽到蔣奇的兵馬離開了袁營,但臉上并沒有驚喜的表情。他吩咐來報訊的兵士:“回去告訴你的屯長,繼續嚴密監視袁營,一有什么異動,就立即來報!”
等報訊的兵士離開后,韓湛有些不解地問郭嘉:“奉孝,你在擔心什么?”
“袁紹手下謀士眾多,蔣奇、呂曠等人倒戈之事,肯定會被察覺。”郭嘉向韓湛解釋說:“我只是未雨綢繆防患未然而已。一旦有什么風吹草動,就需要另外派兵馬去救援。”
“奉孝,你多慮了。”聽到郭嘉這么說,韓湛笑著說:“蔣奇、呂氏兄弟手下有八千兵馬,再加上黃校尉的三千騎兵,總兵力上萬。沒有一兩萬的兵馬想打敗他們,根本是不可能的。要是袁紹出動這么多的兵馬,營中肯定會陷入大亂的。”
過了不到半個時辰,報訊的兵士再次出現在太守府內,他單膝跪地向韓湛稟報:“報,袁營又有一支大軍出營!”
“有多少兵馬?”郭嘉搶著問道。
“回郭先生的話,”兵士知道郭嘉是韓湛信任的謀士,連忙回答道:“約有五千人馬。”
“主公,看來是蔣奇他們的意圖被袁紹察覺了,所以派兵馬去追趕他們。”郭嘉有些著急地說:“以嘉的估計,袁紹肯定會派顏良文丑二人去追趕蔣奇,黃校尉雖說武藝出眾,但要讓他同時對付顏良文丑,還力有不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