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說不準哦。”逢紀在一旁冷嘲熱諷的說:“沒準他們見到主公落了難,準備另擇高枝,跑去投奔了冀州軍也說不定哦。”
“你說什么?”顏良聽到逢紀這么說,將大刀的刀桿往地上重重一頓,說道:“顏某敢于性命擔保,此二人肯定不會背叛主公!”
辛毗深怕兩人吵起來,連忙勸說:“如今大家都遭了難,理應同舟共濟,怎能互相攻伐,還是以和為貴。”
就在雙方劍拔弩張之際,忽然有一名兵士叫道:“有馬蹄聲。”
眾人連忙側耳傾聽,果然有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傳來。不過不是從東面傳來,而是從西面傳來的。沒過多久,顏良派出的兩名兵士就出現在大家的視野里。
見到自己的部下出現,顏良沖著逢紀重重地哼了一聲,隨后說道:“怎么樣,我說我的心腹絕對不會舍主公而去吧。”
眾人吃完了兵士們帶回來的干糧,又接著討論下一步的去向問題。此刻官道上又傳來一陣馬蹄聲,顏良以為是追兵到了,正準備上馬,卻聽到有人遠遠地喊:“主公可在這里前方?”
顏良和辛毗出了樹林一看,來的只有兩三騎,前面是鄴城的一名官吏,姓董名昭字公仁,后面跟著的一名衙役。辛毗連忙迎上去,沖著他喊道:“公仁,主公在這里!”
董昭來到樹林見到了袁紹,連忙跪下行禮:“屬下參見主公!”
袁紹如今是窮途末路,見到居然還有人肯跟隨自己,心里不禁有些感動。他連忙起身扶起了董昭,客氣地說:“公仁,一路辛苦了!”
董昭起身后,問袁紹:“主公,不知您接下來打算去什么地方?”
袁紹聽到董昭的提問,臉上露出了為難的表情。雖說如今天下諸侯眾多,但能投奔的好像還真沒幾個。陳留的張邈,一直對自己惟命是從,要是去投奔他,除了放不下這個面子,還有一點,那里離鄴城太近,冀州兵馬隨時有可能兵臨城下,因此不是最佳的選擇,就被放棄了。
袁紹搖了搖頭,說道:“公仁,本將軍如今正是進退維谷,不知該去何處。不知你可以理想的去處?”
“天下諸侯雖多,但主公可去之處不多。”董昭聽到袁紹這么說,便主動為他分析起來:“兗州刺史劉岱,手下兵多糧足,但才能平平。近期據聞有黃巾蠢蠢欲動,讓他寢食不安,若是主公前去,他定求之不得。”
“兗州?”袁紹聽到這里地名后,不禁捻著胡須沉思起來,他隱約地記得,根據細作的匯報,韓家小兒有意舉薦自己為兗州牧,條件就是讓出鄴城。此刻若自己真的去了兗州,且不說能否取代劉岱,但有可能正中韓家小兒的下懷。
想到這里,他擺了擺手,說道:“據細作匯報,韓家小兒曾經多次對屬下說,要保舉本將軍擔任兗州牧,以換取鄴城,其中必有蹊蹺。這兗州去不得。”
見袁紹否定了去兗州的建議,董昭接著說:“那去陳留如何?陳留太守張邈,一直唯主公馬首是瞻,就算是取而代之,也是易如反掌?”
“不妥不妥,”對于這個建議,袁紹再次表示了反對:“你們別忘記了,韓馥就是死在陳留。韓家小兒奪取了鄴城之后,下個目標就是陳留,我們到那里去,就是送死。不妥,不妥,公仁再想一個合適的地方。”
“豫州孔伷、山陽袁遺、北海孔融、上黨張揚,……”董昭如數家珍地將諸侯的名字說了一遍,隨后說道:“要不,主公只有到壽春去投奔袁公路?”
“公仁!”辛毗聽到這里,連忙對董昭說:“在你來之前,我們已經否決了去壽春一說,主公到那里寄人籬下,處處受氣不說,沒準還有性命之憂。你還是想想其它的地方,有沒有合適主公投奔的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