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奉本來就不甘心寄人籬下,否則他當初也不會背叛李傕。此刻聽到徐晃這么說,他不禁怦然心動,雖說心里恨不得馬上召回派出的使者,卻又顧慮重重地說:“公明,若是冀州牧已經同意接納我等,此時將使者召回,不是會與冀州牧撕破臉皮嗎?”
“冀州牧不過是一黃口小兒,怕他作甚。”誰知徐晃聽后,卻不以為然地說:“就算我們當著他的面召回了使者,他也拿我們沒轍。”
徐晃的話徹底打動了楊奉,就在他準備派人去召回自己的使者時,外面有一名兵士快步走進帳中,來到楊奉的面前單膝跪下,說道:“啟稟將軍,您派外冀州牧處的使者已經回來,此刻就在帳外等待。”
聽說自己的使者回來了,楊奉急于知道韓湛方面的答復,連忙吩咐那名兵士:“速速宣他進來!”
片刻之后,使者便快步地走進了帳篷,來到楊奉的面前躬身施禮:“屬下參見將軍!”
楊奉快步地走到使者面前,焦急地問:“你回來了!快點說說,冀州牧是如何答復你的?”
“回將軍的話,屬下不曾見到冀州牧,只在黃河畔見到他手下的裨將軍黃忠黃漢升。”使者連忙回答說:“后來黃將軍傳話說:若是將軍真心歸順,可明日率水軍沿河而下,與他們在黃河邊匯合。”
徐晃聽完后,不等楊奉表態,便搶先問道:“他們有多少兵馬?”
使者想了想,回答說:“恐有七八萬人。”
“七八萬人?”聽到這個數目,楊奉被嚇了一跳:“你莫非是在欺哄本將軍不成,據探馬回報,冀州軍還大部留在長安,冀州牧身邊哪里來的那么多人?”
“屬下不敢。”使者恭恭敬敬地回答說:“據屬下觀察,兵馬只有兩萬不到,剩下的都是從長安城遷出的百姓。”
“什么,有數萬百姓與他們同行?”楊奉又被使者的話嚇了一跳:“完了,若真是如此,就算冀州牧放棄了長安也沒用。一座沒有人的空城,我們根本沒有什么用處。”
徐晃同樣被這個意外的消息鎮住了,他心里很明白,如果城市連百姓都沒有了,軍隊到哪里去征糧募兵?因此,他開始考慮,是否應該勸說楊奉放棄自立的主張,還是老老實實歸順冀州牧算了。
楊奉沉默了一陣后,忽然哈哈大笑起來。徐晃連忙問道:“將軍為何發笑?”
“想那冀州牧領著數萬百姓同行,就算他身邊有一兩萬兵馬,但如果遇到一支兵馬攔截,估計就會被打得潰不成軍。”楊奉有些不屑地說:“看來這黃口小兒只有婦人之仁,卻不懂得調兵遣將之道。可惜,真是可惜啊!”
使者靜靜地等楊奉發表完感慨后,開口說道:“啟稟將軍,屬下聽營中兵士說,前幾日他們曾與白波帥韓暹、李樂、胡才的兵馬交手。隊伍有四五萬人,結果和他們交鋒不到一個時辰,白波兵就土崩瓦解,除了韓暹帶著少數人逃脫外,剩下的不是戰死就是歸降了,就連李樂、胡才二人也當場戰死。”
得知韓湛的兵馬,在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內,就幾乎全殲了白波兵四五萬人,楊奉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氣,不得不重新審視起這位被自己輕視的年輕冀州牧。站在一旁的徐晃,見楊奉遲遲不說話,連忙向他請示道:“將軍,我們接下來該怎么做?是擇地自立還是歸順冀州牧?”
“公明,你剛剛也聽到了,冀州牧的兵馬在不到一個時辰內,就打垮了白波帥的四五萬兵馬,若是對陣,我們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楊奉有些無奈地說:“既然打不過,以本將軍之見,不如歸順了吧。”
徐晃等楊奉一說完,連忙拱手說道:“既然將軍已經決定歸順冀州牧,晃這就去召集人馬,準備天明后乘船南下,去投奔冀州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