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干先打發了領袁熙進來的隊率,隨后笑著說:“此處不是說話之所在,還是到屋里談吧。”
兩人來到屋里坐下后,下人送來了茶水,隨后便退了出去。袁熙望著高干再次問道:“元才,此處就只有你我兩人,有什么話,但說無妨。”
“顯奕,其實我就是不說,你也知道你大哥和顯甫二人早晚會兵戎相見。”高干面無表情地對袁熙說道:“我想問問你,如果他們真的打起來,你會站在哪一邊?”
袁熙沒想到高干會如此直接地問這個問題,在沉默許久之后,說道:“父親至今下落不明,我想大哥和幼弟之間雖說有點矛盾,但要像你所說的那樣大打出手,我覺得不太可能。”
“沒有什么不可能的。”高干冷笑著說:“某原本在章武防范公孫瓚的大軍,但在一天之內,分別接到了顯思和顯甫的書信,希望某能站在他們一邊,除掉另外一個人。”
“元才,你說什么?”高干的話讓袁熙大吃一驚:“你是說,你先后接到了大哥和顯甫的書信,才會匆忙從章武趕回來?”
“沒錯,的確如此。”高干點了點頭,繼續說道:“因此某要決定幫誰之前,首先要搞清楚,你究竟是站在哪一邊的?”
誰知袁熙沒有回答他的這個問題,而是反問道:“元才,你覺得我是站在哪一邊的?”
高干望著袁熙說道:“雖說你是和顯思一同從冀州返回的,但以某對你的了解,你和顯思一向不和,既然不是同時身陷囹圄,估計你還不會和他一同返回南皮。因此,你站在顯思一側的可能性不大。你說說,某的分析是否正確。”
對于高干的問題,袁熙依舊沒有回答,而只是淡淡一笑。但他的這個表情,卻等于默認了高干的說法。見袁熙默認了自己的說法,高干有些意外地問:“這么說,你是站在顯甫這一邊的?”
“元才,你我昔日的交情不錯,此事吾也不想瞞你。”袁熙在經過短暫的思想斗爭后,決定向高干說出實情:“吾與大哥的關系一向不睦,此時為了對付顯甫,他還在想方設法籠絡我。可一旦除掉了袁尚,讓他當上了渤海太守,估計就是吾的死期到了。”
“就因為這個原因,你選擇站在了顯甫的一邊。”高干小心翼翼地問袁熙:“你有沒有想過,假如顯甫利用你,除掉了大公子,等待你的下場,依舊可能是一個死。”
“那我還能怎么辦?”袁熙聽高干這么說,情緒有點激動地說:“難道我不知道,不管是幫袁譚還是投靠袁尚,最后都難逃一死。但我總要搏一把,萬一劉夫人見我盡心盡力地幫助顯甫,為我說幾句好話,讓我能保全性命,安心地做一個富家翁。”
“顯奕,你錯了,大錯特錯了。”高干等袁熙說完后,提高嗓門說道:“你為什么總想著投靠這個,依靠那個。為什么沒有想過,自己也參與爭奪這個位置呢?”
“什么,你讓我去爭奪太守之位?”高干的話將袁熙嚇出了一身冷汗:“難道你不知,吾在南皮城內根本沒有什么根據,無兵無將,怎么與顯思和顯甫爭?”
“如果有某支持你呢?”高干忽然石破天驚地說道:“假如有某全力支持你的話,你覺得你是否有能力,來爭奪太守之位呢?”
袁熙要努力地消化這個如同晴天霹靂的消息,而沉默不語;高干為了不打擾袁熙的思考,也沒有說話,整個屋子陷入了一片沉寂之中。
過了不知多久,袁熙終于開口了。他萬般艱難地問道:“元才,你剛剛所說的,都是真的嗎?”
“當然是真的。”見袁熙果然上鉤了,高干的心中不禁一陣狂喜。但他努力地控制著自己的情緒,竭力用平穩的語氣說道:“你我兄弟相交這么多年,某的為人,你難道還不清楚么?既然某已經說要助你奪取太守之位,自然不會是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