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京與童貫,就像是一對歡喜冤家,套用后世的一個詞就是:相愛相殺。
童貫的出身并不好(好也不能去當太監),雖然他后來在機緣巧合之下當了神宗時期著名軍事太監李憲的徒弟,但李憲其實并未給童貫鋪什么路。
當然,因為李憲的關系,童貫對西北地區非常了解,這也是他之后能飛黃騰達的原因之一。
童貫之所以能從一堆普通太監中脫穎而出,是因為他結識了蔡京。
那一年,也就是建中靖國元年秋,四十八歲的童貫以內廷供奉官之職來到杭州,主持明金局,為趙佶收集散落在民間的文玩字畫。
而蔡京,則遭到臺諫大臣彈劾,被曾布排擠出朝廷,閑居于杭州。
在杭州,蔡京開始了與童貫之間的交往。
蔡京除了是有名的政治家以外,還是有名的書法家,他在趙佶即位之初擔任翰林學士承旨時,就是滿朝公認的大才子。
聽說有機會見到趙佶的童貫來到了杭州,蔡京立即前去拜訪。
二人一見如故,從那以后便成為了密友。
蔡京在文化上的素養,的確是高人一等,有他幫童貫出謀劃策、幫童貫收集鑒定文玩字畫,童貫屢屢得到趙佶的嘉獎,尤其是蔡京幫童貫搜羅到的南唐周文矩的《重屏會棋圖》一畫,讓趙佶當成天下至寶,愛不釋手。
童貫對蔡京很感激,作為對蔡京的回報,童貫也經常把蔡京的一些書法精品呈送給趙佶,并替蔡京說些好話。
不久,朝廷政局發生變化,蔡京東山再起重返政壇。
又過不久,蔡京打敗韓忠彥和曾布,成為獨攬大權的宰相。
這時,青唐羌政權發生變亂,蔡京覺得這是個積極拓邊的好機會,于是向趙佶建議趁機出兵西征,收復青唐羌,恢復西北故疆。
當時,蔡仍的父親蔡卞任知樞密院,趙佶問蔡卞:“鄯州、湟州可復否?”
蔡卞認為可以,并推薦王韶之子王厚為大將。
蔡京則大力推薦童貫出任監軍,理由是,童貫在宋神宗時期曾跟隨監軍李憲十多次出入西北前線,對邊境地區山川地形和西北軍各將帥的才能與特點都有比較全面的了解。
公平說,蔡京推薦童貫既有公心也有私心。
從公心來說,蔡京推薦的理由是成立的,是符合實際情況的,童貫擔任監軍的確很適合。
從私心來說,蔡京這也是還童貫一個人情。
去西北前線擔任監軍,這是童貫人生命運的一個重大轉折。
從此,童貫終于踏上了飛黃騰達之路。
崇寧二年四月,童貫以本路勾當公事職銜離開東京,來到熙州(后世甘肅臨洮)。
六月初,王厚踏著父親王韶的足跡,童貫踏著師傅李憲的足跡,他們親領大軍出發了——他們此次作戰目標是收復湟州。
宋軍兵分兩路向湟州進發,沿途不斷遭遇羌軍抵抗,但大軍所向披靡。
兵臨湟州城下后,王厚和童貫下令兩路大軍合兵進擊,要求一鼓作氣拿下湟州。
經過晝夜激戰,黎明時分,大軍挺進城內。
不久,湟州地區面積約一千五百余里,人口約有十余萬,城寨約有十幾座,全都在宋軍掌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