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西夏的祖先黨項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朝時遷居陜北,因平亂有功,被唐僖宗封為定難軍節度使,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諸朝與宋朝。
夏州政權被北宋并吞后,由于李繼遷不愿投降宋朝而出走創業,并且他還采取聯遼抗宋的策略,最終經過李繼遷和李德明兩代人的經營,他們陸續占領河西走廊地區,以此奠定了帝業基礎。
后來,李元昊稱帝建立西夏。
到了元豐四年,大宋誕生了一位很有抱負的皇帝——宋神宗。
宋神宗登基了之后,重用王安石進行變法,使得大宋變得富有。
在這個基礎上,宋神宗決定派兵攻打西夏。
為了震懾西夏,大宋一下子就出動了三十多萬禁軍,大軍兵分五路,浩浩蕩蕩地向西夏殺去,誓要將西夏一舉滅亡。
西夏雖然經常騷擾北宋的邊境,但那只不過是小打小鬧,占點便宜罷了。
此時見宋軍殺氣騰騰地襲來,西夏頓覺不好,馬上向遼國求救。
面對西夏的請求,遼國陷入了兩難。
以前宋軍攻打西夏時,遼國總是盡力從中斡旋,以保全西夏。
但是,這次的大宋來勢洶洶,并不是言語能夠勸退的,若使宋軍退兵,那么自己可能就要和宋國全面開戰了。
思前想后,再結合當時遼國的國情,遼國覺得還是不趟這個渾水為好。
不過,老謀深算的遼國,也不想白白放過這個漁翁之機,打算從兩國的戰爭中分一杯羹。
于是,遼主派遣使臣向大宋索要關南十縣。
宋神宗接見了遼國的使臣后,對遼國的意思心知肚明。
當年,宋遼兩國簽訂澶淵之盟時,遼方承認關南十縣屬于宋朝,而宋朝每年賠償給遼國三十萬歲幣。
盟約簽訂后,兩國一直恪守盟約,以兄弟相稱,彼此之間相安無事。
如今遼國舊事重提,再次提起關南十縣這個敏感的問題。
倘若將這十縣割給遼國,遼國自然會在宋夏交戰中作壁上觀。
如果拒絕遼國的請求,那么大宋攻打西夏的時候,勢必會受到遼國的種種阻礙。
其實,遼國的這一要求,已經違背了當初的澶淵之盟,因為關南十縣早已在盟約中劃分地明明白白。
此時遼國再提出這等要求,難免會對宋朝上下造成傷害。
如果細論起來,遼國所占的幽云十六州又何嘗不是大宋的領土?
大宋方面雖然憤憤不平,但是西夏的戰事迫在眉睫,最終也只能迅速與遼國達成協議。
后經過兩國討論,遼國表示可以不要關南十縣,但是宋朝方面必須要將澶淵之盟中的三十萬歲幣提高到五十萬。
盟約既立,則萬不可輕易更改。
遼國趁大宋與西夏兩國交戰之際趁火打劫,篡改盟約,實在是令人不齒。
但即使是這樣,為了大局著想,宋神宗還是答應了這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