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八月。
童貫率大軍戡亂取得勝利,凱旋而歸。
方臘被俘,被帶回京師凌遲處死,頭顱被割下來掛在東京城門樓上示眾三天。
因戡亂有功,童貫升為太師,譚稹加節度使,而蔡仍因為要收尾善后,還得些時日能歸,升賞之事也暫時未定。
童貫回京了之后,愕然發現朝廷又設置了一個應奉司,收取花石如故。
童貫懵了,將門客找來,方知這是怎么一回事。
童貫連夜進宮,跟趙佶說:“陛下,臣在蘇州剛剛撤掉了一個應奉局,王黼怎么又在京師設置了一個應奉司?東南人家飯鍋子還未穩,又開始搞什么花石綱了。咱們死傷六七萬人,才將匪禍撲滅,如果老百姓再起來造反,怎么辦?”
趙佶表面上沒說什么,心里卻對童貫的質問很生氣,覺得童貫居功自傲。
加上蔡仍和譚稹崛起。
趙佶覺得童貫已經沒那么重要了。
而童貫見趙佶重新啟用朱勔父子,繼續搜集花石沉湎如故,勸諫又不聽,也很失望。
不久,童貫便致仕了。
……
通過這半年多的擴建整軍經營,蔡仍一共得二十軍,每軍五千人。
這二十軍分別是:
金吾前軍,代統制吳玠。
金吾中軍,代統制牛皋。
金吾后軍,代統制翟進。
金吾左軍,代統制張清。
金吾右軍,代統制關勝。
親衛前軍,代統制王三娘,副統制王彥。
親衛中軍,代統制方百花,副統制劉锜。
親衛后軍,代統制王勝。
親衛左軍,代統制張俊。
親衛右軍,代統制花榮。
選鋒軍,代統制岳飛。
踏白軍,代統制王德。
背嵬軍,代統制楊再興。
破敵軍,代統制高師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