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點,燕云之地,重要的是扼住華北平原咽喉的燕地,而云地只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如此,就算真被蔡仍收復了云地,也勝不過收復了燕地的童貫,童貫還是能穩壓蔡仍一頭,獲得收復燕云的最大之功的最大收益。
童貫的下策讓趙佶動心了。
不過——
作為一個皇帝,趙佶也不能只聽童貫一人之言就拍腦袋做決定。
所以,趙佶并沒有當場答應下來用童貫的下策,他還得聽聽別人的意見,比如蔡仍……
……
班荊館坐落在東京北郊的陳橋驛,就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的那個小鎮,離京城大約有四十里路。
班荊館雖然設在郊區,但館舍建筑、食宿條件、服務水平等,與設在京城的其它館驛相差無幾。
烏歇是個女真人,高大魁梧,濃眉大眼,性格豪爽,他覺得班荊館很不錯,青磚碧瓦,雕梁畫棟,亭臺樓榭,令他目不暇接。
高慶裔是渤海人,他對宋朝文化很熟悉,頭腦也很精明,與趙良嗣算是老相識,去年春天,趙良嗣與完顏阿骨打在遼國上京談判時,他在完顏阿骨打身邊擔任翻譯,就是他阻止完顏阿骨打將平灤營三州也許給趙宋的。
高慶裔對趙宋這樣的安排很不滿意,他面色不悅對趙良嗣說:“按照大宋舊例,北國來的使者,不是都安排在都亭驛嗎?為何將我們安排在京城之外?”
都亭驛坐落在東京城最繁華之處,是東京規模最大、條件最好、接待規格最高的國賓館——以前,主要是用來接待遼使。因為遼國使團人數眾多,最多的一次,竟然來了六百多人。
高慶裔覺得,東京城里有驛館不安排,卻偏偏要安排他們住在京城之外的驛館里,這不分明是輕視他們嗎?
趙良嗣是一個很成熟的外交官,他知道外交無小事,不能輕易承諾什么,所以找了個話頭暫時差過了驛館一事。
翌日,趙佶在崇政殿接見了金使。
烏歇和高慶裔跪地奏道:“外臣拜見大宋皇帝。外臣等來時,皇帝讓外臣等傳語大宋皇帝,因契丹昏主無道,故舉兵再伐契丹,現已大勢所趨,契丹即將覆滅。所以派我二人前來與貴國商量具體出兵時間以及其它相關事宜。”
說完,烏歇便將國書呈上。
趙佶滿臉笑容和藹可親地說:“謝謝大金皇帝,遠遣使臣來到大宋。契丹不守盟約,趁我大宋伐夏之際,毀約向我大宋勒索歲幣,人神共憤,不伐不能平眾怒,不伐朕對不起列祖列宗,遂我大宋與你大金聯合共伐無道之契丹。關于出兵時間一事和舊漢地計議之事,大事已定,具體細枝末節,你們可到宰相王黼宅邸商量。”
趙佶隨后賞賜給金使大量金帛,甚至將自己飲用的茗茶和保養玉體的調膏也賞賜給他們許多,讓烏歇非常高興,高慶裔則始終不動聲色。
烏歇和高慶裔謝恩禮畢,由檀棹送他們回班荊館。
宋金之間又一輪外交戰正式打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