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全一字一頓道:“蔡仍狼子野心想要自立。”
蔡全以為,他這話一說出來,必定會讓眾人吃驚不已。
可蔡全偷眼看了看,見自趙佶以下竟無一人對他這話感到吃驚。
蔡全心道:“難道他們已經知道了?”
王黼皺眉道:“你知道什么,速度說,如果真有用,陛下會不吝升賞,如果沒用,哼!”
蔡全一聽,不敢再賣關子,他忙道:“小人離開蔡家之后,便四處訪友,后來,方臘叛起,小人也被裹挾,加入方五相公的叛軍,因為小人自幼飽讀詩書,方五相公便讓小人當了一個小頭目,睦州大敗了之后,小人本想找個機會逃離方五相公的魔掌復為良民,可不想,方五相公竟將小人帶去了臺州,在那里他投靠了一個自稱“大都督”的人,不久之后,那個大都督便派人將方五相公的殘部全都接走,小人也是其中之一。”
頓了頓,蔡全接著說道:“我們來到海邊了之后,見到了數千艘大船,很多原屬于方臘叛軍的人都登上了那些大船,還有不少東南的亂民,也登上了那些大船。”
蔡全偷眼看了看,見趙佶等人不再像之前那樣對他所說的無動于衷了,他大受鼓舞,繼續說道:“那數千艘大船載著我們行駛了一天一夜之后,來到了一個地方。”
蔡全忍不住賣關子道:“你們猜那是什么地方?”
王黼冷聲道:“你確定要讓陛下猜嗎?”
蔡全一激靈,忙道:“那是一座島,很大的島,他們管那里叫臺灣,后來小人多方打聽后得知那里是流求。”
趙佶皺眉道:“流求?”
李邦彥趕緊給趙佶普及道:“流求西隔海峽與東南相望,春秋戰國時期稱那里為“島夷”,秦朝稱“瀛州”,三國時期稱“夷洲”,隋朝時起稱“流求”,本朝初期,已經有人在流求前面的澎湖生活,真宗朝有人想過要將流求劃歸咱們大宋統治,但流求上瘴氣極為嚴重,非當地土著不能在其上生活,此事便告罷。”
蔡全接過李邦彥的話,說道:“流求初時的確像這位大人所說的,瘴氣極為嚴重,可是他們在島上放了一把大火,大火燒過之后,瘴氣的問題就沒那么嚴重了。”
蔡全又道:“他們先后移民百在流求上建了七座城……”
“什么?有民百萬?還有城七座?”
這回自趙佶以下無不感到震驚!
王黼追問道:“你所言,可當真?”
蔡全發誓道:“小人所言,句句當真,如有半句虛假,小人甘愿受那千刀萬剮之刑!”
趙佶君臣相互看了看,白時中問道:“你是說,這上百萬人,都是方臘叛匪?”
蔡全道:“一部分是,另外一部分是東南亂民。”
得了蔡全的肯定答復,趙佶君臣無法形容他們此刻的心情。
王黼反應最快,他道:“這么說來,當初蔡仍并沒有平定東南之亂,而是將東南的叛匪和亂民全都移到流求去了?”
趙佶君臣一聽,無不反應過來,他們齊齊看向蔡全,希望能從蔡全那里得到證實。
見所有人都向他看來,蔡全深吸了一口氣,道:“這位大人猜得不錯,蔡仍就是大都督……”
……